生活中的负担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失去了耐心,长篇大论我们已没有时间与心情去看完,这意味着,我们步入了碎片化的生活。
有人说碎片化的生活是好的,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步入了碎片化生活后,我们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了,想了解什么东西,只需百度一下,词条清晰明确:时间的利用也更加充分,在工作和学习之余,看看新闻,甚至在上厕所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扒一些明星的八卦呀,日常的生活呀。碎片化的信息与社交,使得我们知道的更多,认识的也更广了。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看来,碎片话的生活缺乏了人类的深度,甚至可以说是退化了。
就以碎片化的阅读为例。
首先,碎片化,即不完整,收取的信息断断续续,零零散散,人们自然会断章取义,不仅无法全面了解信息,还缺失了“思考”这一过程。由于信息的不全,我们没有办法更深层次地去探究信息背后到底还隐藏了多少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一本小说,如果由于时间的限制,只快速地读个大概,阅个前言,根本无法了解到作者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内涵。
其次,现今生活步伐很快,科技发展也很迅速,很简单就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碎片化的信息,老师文章,新闻。想要知道什么,动动手指,信息便琳琅满目。在短时间内,我们好像了解了许多,懂得了许多知识,实则不然:没有多久,这些印象不深刻的点滴,会被时间消磨得一干二净!这不仅没有节约我们的时间,还不如说是浪费了那些时间!小时候,我们不认识字或成语,老师父母总是鼓励我们自己去查字典,这样做就是为了加深印象,观察到这个字背后更多样的含义,也是我们更了解这个字,也就记住了这个字。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我们,或者在字的一旁就标有注释,“眼下匆匆,心中了了,方寸无多,就如同看场中美色,于我何与也?”
第三,不完整的信息也许还会令人产生误解。字的含义,文章的转折,都需要全面的了解再能体会,而如果只是单纯的草草了事,根本不可能意识到,也许就与原本的含义相差甚远。
碎片化的购物,社交亦是如此。对商品或生人的认知不够全,深,亦或者接触的时间的短暂,都会使得最终得到的商品或友人与最初所展望的大相径庭。
步入碎片化的生活已成定局,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避免简单了事。还是要下功夫,花时间,深刻印象,在接触形形色色的“碎片”后,能仔仔细细地弄明白,看完整。现在你好像比别人多费了时间,不久之后,你就会在迷惘的人群中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