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把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而在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也无处不在。
碎片化——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方式浪费了时间,我也如此。可是人们抵制碎片化,却从未做到身体力行,从碎片化的生活中走出来。
如今碎片化的源头是什么?
——网络。
从四年级起,我也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唰唰”我拿着笔飞速地在作业本上写着作业。“嗡”,突然手机振动一下,我用余光瞥了下放在旁边的手机:微信又来了条新消息。我又瞥了一眼站在后面的外婆。外婆估摸着是有什么事,走出了房间。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了手机,迅速敲打着键盘,又立马把手机放回原处。
虽然手机放回了原处,可是心却没有归回做作业这件事。电子通讯将完整做作业的时间碎片化了。
记得阅读老师说:“要看自己觉得有点读不懂的书。”从一本书,到一书架的书,所有纸质书都停在了幼儿园的插画书。是啊,有了电子阅读后,我何时真正坐下来读过一本纸质书了?在无时无刻,不管你再做任何事情,等车,等人,参与活动……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一本“书”。
可是网上的书籍都是无脑的、无营养的、无价值的,名著少之又少,电子书籍把我们的读书时间碎片化了。微信有朋友圈,微博可以分享的故事,看到别人的故事。不止父母喜欢刷,在这个快节奏的魔都中缓慢下脚步,我也如此,每天津津有味地看朋友们的故事,看自己曾经的故事,看别的陌生人的故事,看自己偶像的照片。
虽然是娱乐自己,丰富生活,拓展眼界,可是却碎片化了自己的时间。
微信、QQ一条消息的发出只要一秒,甚至更快。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电子社交软件,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想找人随时随地。有些人在网上和熟人是“话痨”,可在现实中却是一个内向的人。电子社交碎片化了我们的社交,也让更多人在现实中“不会说话了”。
碎片化的生活模式,让我们的思想在这个“碎片”与那个“碎片”间跳跃,让当代人的思想集中的时间愈发的少。在如此碎片化的生活模式下呆久了,无疑一个人的核心也会被“碎片化”。如果现在的人多一些自觉,碎片化的生活还会成为普遍吗?做魁祸首——网络也并非无用,也并非有害,而是取决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