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被手机闹铃声叫醒,响到第三遍的时候,我起床了。赶紧翻翻微信里的班级群,看看有什么新消息,然后洗脸、刷牙、吃饭,出门上学。
放学了回到家,照例是做那无穷无尽的作业。光作业的内容就有3条微信,看起来不做到10点是不行了。中间抽空上两次厕所,顺便用手机搜几首喜欢的歌听一下。班级里又有些糊涂蛋把卷子落在学校了,我还得拍几张照片发个他。请示过妈妈,在网上订了杯奶茶,香喷喷的一大杯送到后,我咕嘟咕嘟地喝下去,这下估计待会儿还可以上一次厕所了。
完成学校和妈妈布置的作业,突然想起来长笛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我知道你作业很多,不给你加太大负担,只要每天抽出碎片化的15分钟时间吹一下笛子就行了”。好吧,赶紧!隔壁奶奶对不起了啊,吵着您啦!
最后困得不行了,在微信群里安慰一下还没做完作业的同学,洗洗睡觉!英语老师,您的那个每天利用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读一读英文的要求,实在做不到了啊!祝您心情愉快!
这就是我的一天,一地鸡毛。老见到、听到有人说:碎片化不好,啥事都弄个鸡零狗碎、囫囵吞枣,结果一定是一事无成。可是,我好像也没有什么选择啊。再说,碎片化也没有什么不好啊。陆放翁说过,“待饭未来还读书。”据说有人就经常利用等饭吃的时间读了不少书,这应该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吧。估计古代没有肯德基这样的快餐,等顿饭要花不少时候。
欧杨修讲过“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这跟我倒挺像,可是如果我的这“三上”,都变成了拿着手机“三过”——点过、看过、赞过,那似乎也没有啥意义。虽说是无奈地被动接受了所谓“碎片化”,我还是觉得,小片小片的时间也好,大段大段的时间也好,最重要的还是专注,将某件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不辜负了时光。鲁迅先生讲的“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我的生活是碎片的,但梦想是完整的,用梦想串起来的碎片也必将变成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