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如此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课余生活也渐渐地丰富起来。特别是自从手机智能化以后,我们越来越乐于将目光停留于那小小的方寸屏幕之上。虽然我们方便了许多,但是我们的生活也因此从整体变成了碎片,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
于公于私,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地铁上蓦地一抬头,我们就能看到无数的“低头族”们。而他们用手机做的最多的事,便是阅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用来阅读的主要工具。它便于携带且储存量大,带着它就像带上了整个世界。
但这并不代表纸质阅读将会失去意义。试着扪心自问,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静静地摸着书页,跟随者作者遨游于他的思想之海了呢?深邃的思想来源于生活的积淀,我们是否能指望那拼凑而成的片段能够造就它呢?为了配合我们快节奏、不爱深度思考的时代特征,“快餐文学”在由此应运而生,但这是否代表我们再也不需要那些所谓的“正餐”了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碎片的阅读将会成就浅薄的思考。若是我们的思想缺少时间的洗练,甚至当我们不再花时间去思考,那时我们将只会是一根易折的芦苇,我们将只会是一具衣架。海明威将其出版作品修改到最后一分钟,贾岛“推敲”的佳话流传至今……失去了人类引以为傲的思想,我们与被我们所支配的家畜们又有什么分别呢?
碎片化的社交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一样和谐。
我们盯着手机,回复着每一条朋友传来的讯息,我们认为自己已然达到了“耳听六路、视通八方”的境界。但我们必须承认,网络将人与人的距离拉得近了,却又将心与心的距离推得远远的。我们不再体会到捧着一封满溢真心的来信所带来的震动,我们不再强求与朋友面对面共享彼此的美好时光。当社交变为屏幕里的几句俏皮话,我们回忆彼此的点滴,脑海里的是当年的嬉笑追逐,还是如今的各类“表情包”?或许我们渐渐的也从无事不说,而演变成了无“事”不说。从最好的朋友到最熟悉的陌生人,科技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更好的物质生活,但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的越来越狭窄。
生活像一个圆,以前我们将它分成几份来过一天的生活。现在,我们又将这几份分成了无数的小块,或许将这些时间拼起来是和原来的时间一样甚至更多,可是效果却没以前的高。碎片化的影响因为才开始,还并不是很显著,我们更应该在其没造成更大的影响时,我们自身就去改变因碎片化而造成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