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一天:早晨起床,瞄一眼qq群,这些家伙又在熬夜了;洗漱吃饭的时候顺便翻翻微博,有人推荐了一本小说准备去看看;看了一会儿,想起来昨天有个挺有意思的的事情,发个朋友圈,又开始刷起了微信,和几个好朋友同时聊聊天,前言不搭后语,说话还得看看聊天记录;晚上坐在沙发上,电视放着,手上手机,妈妈需要多喊几次才能让心不在焉的我注意;最后睡个觉还不忘再刷下手机,想着快要睡了却又开始聊天……当局者迷,我自以为一天过的还算充实,但结果似乎是一片空虚。
这一天我所做的事情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专心致志地去做,而是跑偏到手机上去。我接收的事物、所度过的时间、甚至是我自己的想法感受,仿佛都被割裂了一般,变成了一块块终归无用的“碎片”,这便是我理解的“碎片化”。
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仿佛时时都处于这种碎片化的状态,读书、学习、社交、购物,一个个曾经是作为整体的事物,正在一点点地被分裂开来。为什么会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难以静下心来还是去做一件事,而便利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让我们能够挑选零零散散的、我们愿意接受的信息,并且方便快捷。我们开始渐渐难以忍受偶尔安定的时间,不停从互联网上汲取一些难以存留的垃圾信息,变得浮躁,就好像我宁愿发朋友圈也不愿去读一本好书。这仿佛只是一件小事情,但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却是巨大。
因为碎片化,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无法好好做完一件该做的事;因为碎片化,我们不习惯管理时间,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因为碎片化,我们难以深入探究动脑,变成了遇事头脑简单的人;因为碎片化,我们变得浮躁不安,结束了激动与欢愉后只剩一片空虚。
这样的我们,在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面对变得碎片化的生活?
我认为,作为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又让我们的生活多了很多没用的信息。而这时,我们需要自制,需要自发地去寻找有用的信息。无法控制自己的手,就尝试暂时地关掉网络,带上一本书代替手机去看,培养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对于碎片化的发展我们无法避免,既然无法改变生活现状,那就只能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做起,去学会利用互联网来提高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或者寻求周围人的鞭策来帮助提高消化。互联网的发明是为了帮助人们做更多的事,我们应该学会去降服它,而不是去受它的控制迷失了自我。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时,我们需要在泥泞中保持自我,去看清自己的定位。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高效地去利用,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