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其众弟子的思想。
初读《论语》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记得那时外公家里有一本《论语十则》,不识字的我只能听外公讲解,对于《论语》的理解也不深入,但我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年幼时,我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不知道怎样与人交谈。《论语》就是这样一部导正一个人世界观、是非观的著作,它让我们每个读它的人,都感受到它诱人的魅力、深受它的影响。那时我就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品学兼优、仁德兼备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就这样陪伴着我走过了小学。
再读《论语》,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可是,对于年少的我们,世界何其博大,理想何其渺远。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停止学习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失去了生命的鲜活;但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却吝啬于与人交流,不愿把所学教授别人,不能“诲人不倦”,这样的人表面华丽,不是真正的君子。在《论语》的影响下,我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通往理想的路途上,长满荆棘。高三那年我高考发挥失常,最后不得不放弃师范院校。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深受鼓舞。于是,我选择了坚持成为教师的理想,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毕业时拿到了成为人民教师的资格证书。
又读《论语》,我已是一名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时候,孔子的教育思想展现出了神奇的魅力。子曰“因材施教”,每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又如“有教无类”,这里要求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再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都为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让我懂得了“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也能做到以身作则,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论语》是一部流传千年的旷世经典,值得每个人去深入学习。我将以《论语》为教学导向,以身作则,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