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紧紧盯着一块发光的屏幕——电视屏、电脑屏、Ipad屏,以及无所不能的手机屏。在这块屏幕上,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信息在波涛汹涌地翻滚着,直逼我们的视线,将我们的生活拆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碎片。就这样,无可阻挡地,我们与碎片化的生活相遇了。
在没有这些电子产品的时代,人们可以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房中,沏一壶茶,沉浸在纸质书籍的馨香之中,偶尔抬头看看窗外,映入眼帘的是翠绿的竹和柏,心中顿时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愉悦。当然,有时候,人们也会痛苦于得不到自己向往的书籍,就像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所写的那样,然而,“书非借不能读也”,正因为这样,袁枚才积极地努力地去读书。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书不能找到呢?除了以往汇集了人类智慧书籍以外,我们还有以往时代所没有的各种微博、公众号或朋友圈信息等等,这看上去是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可是人们的内心还是如此空虚,拼命刷着各种存在感,仍然感受不到生命的充实。我们阅读的东西被称之为掺了水的“鸡汤”,各种“鸡汤”四处兜售贩卖,以致于我们目不暇接,随意地点开各种链接,匆匆晃一眼就退出,然后继续点开继续退出。而我们阅读的场所,香的书房,转而到了拥挤嘈杂的地铁甚至是马路上。匆匆地阅读完标题和大致内容后,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个链接。
可能电话的发明者贝尔也没有想到,当初他发明的电话会变成这样。现在,用手中的这个小东西付钱,解锁自行车以及叫外卖是稀松平常的事,可是在100年前,这些东西只有可能是神才能享有的事情。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愈来愈快。有一次,我听妈妈说,他们中学英语阅读中有一篇,讲的是在美国,人们已经可以电视购物了。她看到这篇文章时还有些不信,说是别人要是偷去了自己的东西可怎么办。放眼现在,网购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人机送货也已经实现。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一天,永远是恒定不变的24小时。于是,人们在每件事情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碎片化。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无法也几乎不可能去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走向,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不断的自我适应和自我调整中,遇上那碎片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