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试想一下,如果漫漫人生路是一本书,而你手持一把锋利的剪刀把它“大卸八块”,甚至于把它放进粉碎机里,然而当你面对着眼前的碎片时,有人突然告诉你那本书是传世杰作,你后悔了!尽管每一张碎片都有分散的情节,但你再也串不起那个完整的人生了。
对于“碎片化”的生活,我这个刚好赶上了这个特殊的“碎片化时代”的00后是极力反对的。“碎片化”一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顾名思义,即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当然,这种“碎片化”的行为是社会与人类共同促成的。其一,人类从二十一世纪以来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手机、网购、电子书、社交软件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下,人们克服不了繁多信息带来的诱惑,愿意从百忙的生活中抽出零星时间,投入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其二,人们每天投身于忙碌的工作中,难得挤出一点儿时间,白白浪费似乎有很不值得,于是乎就主动接受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逐步地自豪迈入“碎片化”的世界里。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是有好处的,这一点我不予以否认:
“碎片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现如今,如果你想了解明朝的历史,你还会去翻阅厚厚的一本《明史》吗?你想买一件物品,你还会花去大把的时间跑到大型百货商店去漫无目的地寻找吗?这就是碎片化的魅力,能使人在短短几分钟里体验到别人花去几个小时甚至几年所产生的结果。但注意,这只是“体验”。
“碎片化”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共享的标志。花个三五分钟翻翻手机,你便能立马获悉各大新闻时事,了解朋友们的最新动向。一条消息,你看过的,我也能看;他口中议论的,我也有所耳闻。但注意,这只是“耳闻”。
如果你负担得起由“碎片化”生活带来的后果弊端,那你大可崇尚并践行它,但如果你不愿意,那就有必要谈谈其缺陷:
首先上述两点好处就可以完全被推翻:
“碎片化”带来便利,只是人们盲目追求,抱着“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是金钱”的想法,自认为很高效地过完了每一天,其实是自欺欺人!看似是高效,实则是信息过载,长此以往,就成了“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当人脱去了“深入思考的外衣”,也就只剩下空空的骨架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飞鸟掠过水面。
“碎片化”实现共享,只是信息的不断复制,每个人看一样的东西,想法也自然类似。看似是快速阅读,实则是信息复制,人们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脑中只留存了信息发布者的想法,压根没有长时间的自主思考。罗曼?罗兰曾说过:“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碎片化”的生活无疑是那个谋杀犯。
“碎片化”又间接导致了许多传统产业的落寞。实体商店、报刊杂志等行业的前景一片堪忧。早在2012年,“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和宁波市民说再见。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这样的“碎片化”只会越发加剧,虚拟信息正遏制影响着实质信息的发展。
面对日益加剧的“碎片化”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报社、书店、实体商店等的发展,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个人可以利用残余的“碎片化”时间找朋友面对面社交,哪怕停下闭上眼休息养神也可,以杜绝“碎片化”的诱惑。当然,“碎片化”生活方式也未必需要完全杜绝,有时争分夺秒做些有意义的事也未尝不可。
别让生活支离破碎,我们应把生活串联起来,编织成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