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低头族”在走路的碎片化时间里阅读,购物,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已经对我们的心态与认知产生了影响。
尽管我们的生活逐渐转化为碎片化生活,无论如何,没有人能扭转局势,回到原来的生活。接受碎片化生活,学会改变曾经的生活模式去适应,未必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隔岸观火,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起火的原因。置身风暴,才有可能找到风眼所在。如果我们任然选择保持原来的碎片化生活,最终我们在心态与认知等的收获真的会比碎片化生活多吗。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自身利益价值因此也逐渐减少。正如在中国逐渐兴起的无人超市,商品的价格并不会因为销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遇上碎片化生活后,我们的抉择仍然需要忠于自己,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碎片化生活也许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也许会看到别人所希望让我们看到的。尽管碎片化生活会在时间上制约我们的思考与决择,但我们应保持自己的心性,忠于自己。鲍勃迪伦从不会为了追随主流而融入主流,他永远只愿站在主流音乐外,忠于对自己的选择。无论是特立独行,还是追随潮流,尊重自己内心想法的选择都应被尊重。
碎片化的生活也好,原来的生活也罢,他们本身就无高低之分,内核是我们自身,是自身对内心想法的尊重与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有自己的追求,能让自己即使在走路,排队的碎片时间内,一个人朝着自身目标去努力奋斗,而不是将时间随意从手中流逝。将目标付诸于行动,一步步朝着它前行,实现自身价值,这与我们是否以碎片化生活方式来生活真的有很大关系吗?
冥顽不化,只能自取灭亡。那些将时间浪费在讨论碎片化生活到底好不好,非要争出一个之乎所以来的人,那么注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