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普及,“碎片化”这个词也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内,这到底是好是坏?而在新时代的我们,到底应该是进是退?
首先,碎片化确实有其不利之处。我对其感触最深得就是碎片化的阅读。在初中时学业繁忙,除了每周一到周五例行的上学时间,回到家后还必须分出时间来完成回家作业。
于是,对于我喜爱的书籍,根本没有空余时间来仔细地、连续地阅读。而是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上学路上、放学路上甚至上厕所时。虽然的确增加了我的阅读量,但前后时间间隔过长,常常忘记了一些主要内容,每次看书前总要来个“上集回顾”。这既浪费了大量时间,还使故事整体的完整性、趣味性降低,使我根本无法深入到书中去。
但“碎片化”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并不,上文也说到了,虽然时间被碎片化了,但没有这些看似无用的时间,我根本不可能在这个繁忙的时代中完成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同时,传统的书籍又昂贵又笨重,很难到处携带。一般人也只会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书“慷慨解囊”,知识面就受到了限制。而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网上概括好的短文也节省了阅读时间。
再者,智能手机也增加了我们的选择权。一些传统的经典书籍的大名,往往是受到老师、父母、同学、朋友等人的推荐,但是别人的推荐未必一定适合自己的口味。而一个人想要获得知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是否去阅读。所以,智能手机还增加了人对于阅读与了解的选择权与多样性。
由此可见,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能因为他的坏处而否定它的好处,也不能因为它的好处而无视它的坏处。“碎片化”也是如此,有好,有坏。但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不是拘泥于它的坏处就是沉浸于它的好处之中。更有甚者,无脑地、片面地批判着“碎片化”,根本不深入考察再下结论。
其实,时代潮流的变化,只靠个体是根本改变或是抵御它的。相反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去适应它,学会善待它。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确实应该停止发牢骚,而去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我们依然能够得到智慧。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们去随波逐流,变成“碎片化”的奴隶。这样,我们只会整天浮躁求快,断章取义,走马灯似的翻看大量信息,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中,我们应拨开迷雾,理解“碎片化”,适应“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