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有个贴子很火,叫做《假装成为一个好孩子》。它说的是我们这个年代的学生要学要做的事情太多,除了学业,各种才艺班,补习课占满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常常需要在几个地点间往返,即便是在周末。——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用来看微博微信,“机不离手”。很多同学还拥有自己的电脑。我常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每天要收看半小时的电脑新闻,暑假里可以看完十几篇长篇中篇小说,夜晚时常和小伙伴去户外看星星,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可是,我们的生活呢,碎了一地……
乘地铁上学的我时常在地铁上瞄几眼手机,用碎片时间了解新闻和一些有意思的贴子。为了保持和朋友们的关系,还不得不花上零点几秒给大多数贴子点个赞。
放学到家,第一见是就是打开微信,看看老师在群里布置的作业和工作,生怕遗漏。
周末眼睛累了,想听个歌,打开QQ音乐的每周推荐,平均每首歌只听十几秒就换。
想看经典名著,却发现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只能打开百度,搜出小说的内容提要,做个大概了解。
连买衣服,都不再试穿了。常常转给妈妈某个网店的链接,让大人帮忙扫码付款……
开始“碎片生活”之后,我配了手机,装了各种APP,加入了各种聊天群,生怕被朋友们疏远,生怕与外界脱离。做着一件事情,同时想着另一件事情,连出门吃个饭,或者旅个游,都要牺牲休息时间,把照片传到朋友圈,刷刷存在感,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直到去年春节回到老家,那个夜晚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
老家是浙江山区的一个小镇,偏僻落后,不少家庭还没有安装wifi,我的表兄妹们也很少拥有自己的手机。我一到爷爷奶奶家,就被前来看望我的表兄妹们包围了。刚吃完晚饭,没等我打开手机刷微信,小伙伴们就把我拉到了户外。我尝到了夜晚山野间新鲜空气的甜味,看到了久违的繁星。我和小伙伴们聊天,看到的是对方的笑脸而不是emoji。小伙伴们还在烟花摊买了很多烟花爆竹,一起快乐地燃放。
这是一年之中唯一一次,我外出没有带上手机。不知不觉,我在外面玩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而我,觉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了,没有微信找人的“叮咚”声,没有电话的打扰,我的时间、思绪、情感都重新变得完整、连续了。
我希望我周围的同龄人,也能创造机会,偶尔体验一次“完整的生活”,哪怕一个晚上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