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变革总会引起时代的风浪,而唯有风浪中的舵手才看彼岸的方向。————引言
现如今互联网科技的升级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动动手指,便能“知天下事“;划划屏幕,即可”博览群书“。在这样看似简单化的生活背后,却只有少数人才能看清这样碎片化的生活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们的时间。谈及时间碎片,就一定要区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和“将工作时间碎片化”。“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可以说是一种及其高效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如等车时,上下班途中,吃饭,甚至如厕的短暂时间完成小部分的工作。安妮海瑟薇在电影《实习生》中饰演的女创业者就是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的典范。例如在司机开车送她上下班的时候,她会一边用车上的视讯电话跟人视频对话讨论工作上的事情,一边一个手机回复工作邮件,另一个手机又接听其它电话。这样的生活看似被工作充满,但其实更好地平衡了工作与生活。而现在的人们却多处于后者——“将工作时间碎片化“。顾名思义,在工作的过程中刷刷朋友圈,聊聊天,逛逛网站,看上去工作量与前者如出一辙,但效率往往天差地别。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们的思想。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快速与效率,相应的,便舍弃了思想与辩证。以“标题党“为例,把平平无奇的新闻,挂上一个新“马甲”,变成一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然后夺取了读者的眼球与高高的阅读量。但高阅读量背后,却是文题不符,歪曲事实,掩盖真相的情况,以至于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这样的”快餐新闻“带来的问题不仅如此。据《人民日报》统计现今近四成的人在看新闻时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另有32、99%的人会“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不到15%。诚然,这样的行为的确减少了大量的时间,但伴随着的却是对于信息的盲目接受,人们失去了自己判别真伪好坏的思想。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设想一下,若是将《哈姆雷特》冠以《震惊!王子为复仇竟亲手杀害叔叔,夺取皇位》的标题,其效果肯定令人啼笑皆非。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们的情感。不知何时起,手机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将我们原本就细小的生活空隙填满,甚至于将我们同化。记得在小的时候,每次外公带我出去玩,总能在沿途的大巴上和陌生人畅谈起来,明明是一趟陌生的旅途,外公的热情与渊博也能让我们充满欢笑。反观如今,公交车上再难看见那友好地起身让座,也再难听见陌生人之间友好地攀谈,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双双透着冷峻的光的双眼。碎片化的生活,表面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一个“赞”,一个“转”就能代表我们是好朋友,但实则心与心的心灵却未曾再遥远过。
碎片化这个名词进入我们的视野已经有五年之久了。要说他百害而无一利,是不可能的,但正如利刃既可以用来烹饪美食也可以用来杀人行凶一样,碎片化生活对的我们影响取决于你是把它视作隐藏在海绵里的“水”还是被世人皆累的“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