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这个概念在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碎片化生活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模式。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思维模式,都在各大报社媒体的热烈讨论下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的生活是“美好”的,就拿碎片化阅读来说,无论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还是平时触及不到的知识,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新闻娱乐都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的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比如我退休在家的外婆,总是今天是“养生专家”,明天摇身一变变成“军事评论员”,对于目前最前沿的科技,外婆也能如数家珍。电子化阅读方式使得外婆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和知识。
对于我而言,碎片化的“美丽”还在于碎片化学习,也就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来学习,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听听英语新闻,去学校路上听听广播历史节目等。我认为它有三大好处:它灵活性高,可以任意掌控学习时间;它针对性更高,可以重点学习某一点内容;它掌握知识率更高,因为它的短时间保障了学习的兴趣。欧阳修曾经在文章里写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这也是碎片化学习在古代里的一个反映。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也有人对碎片化的生活感到担忧。例如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浅薄化。有学者提出“碎片化”使得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一千公里宽,但只有一厘米深”。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的人把碎片化的时间都花在了用手机阅读一些无关紧要的垃圾信息上,分分钟不愿意错过朋友圈里的动态,这样就反而造成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有些人甚至在春节回老家,和父母道个新年快乐之后,就谁也不管,只管着做“低头一族”,照此下去,或许我们不再需要常回家看看的天伦之情,也不再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朋友之谊,只要在微信朋友圈里点个赞评论一下就好了。
因此,在碎片化慢慢充斥我们生活的同时,如何利用它的“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就需要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它的两面性。我们必须做一个自我约束和有智慧的人,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阶段要集中精力做的事做到心知肚明,有选择地吸收信息和知识,合理并高效地计划好碎片化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是的,生活从来没有碎片化,只是你有没有驾驭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愿我们都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