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碗里有真情】
有人说真情是萧瑟风雨中的一把伞,撑起迷茫者的蓝天;也有人说真情是悲怆岁月里的一缕阳光,照亮跋涉者前进的路……真情到底是什么?我常常迷惘,但是当我抬头看到壁橱里那只厚实的大瓷碗后,我的心里顿时有了答案,真情其实就是这只瓷碗,真情就是这碗里热气腾腾的汤……
小时候,我跟着奶奶在乡下生活。从小我就是一个不爱吃饭的孩子,每次都是大人好说歹说,才会吃。奶奶给我准备的碗大而厚实,洁白如玉的瓷壁上镶着金色的花边,敦厚中闪烁着烂漫的光泽。但每次我看到它张着的大口,我就倒吸一口凉气,因为奶奶又要逼我吃饭了。
可我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孩子,一到吃饭的点,我就跑到了街上。于是奶奶便端着一碗香气扑鼻的疙瘩汤,追着我满街乱窜,不放过每个时机地给我喂一口饭。因此每到吃饭点,街上都洋溢着奶奶悠长的声音:“腾腾,别跑,快来吃饭……。”日复一日,日日如此,我和奶奶甚至成了村子里的一道独特风景。那时,我只是躲避着大碗里热气腾腾的饭,并没有体会到奶奶对我的真情。
后来,长大些,不用再让奶奶追着喂饭了。可不爱吃饭的习惯一点也没改。每次奶奶都把我的大瓷碗盛得满满的,我却几乎每次都剩个碗底。奶奶总是皱着眉头,假装生气道:“姑娘家剩碗底,以后找个女婿满脸是麻子哟!”我一听便急了,连忙把碗底舔干净。奶奶总是笑呵呵的,眼角的皱纹和花白的发丝一起跳着舞。
可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的大碗再也没有被盛满过,奶奶病了,住进了医院。当我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走进病房时,泪水哗哗地从眼角落了下来。奶奶瑟缩地蜷在白色的被单里,灰白条的病号服毫无精神,她手上打着点滴,腰上还有一处伤口插着管子。我颤抖着走近,奶奶脸色蜡黄,嘴唇煞白,眉头紧皱,眼角的线条扭曲着,黯淡的眸子中是无法掩饰的痛苦。我顿时眼泪婆娑,这还是那个追着我满街跑的奶奶吗?奶奶还能再次把我的大碗盛满吗?我不禁失声痛哭。
奶奶看到我,眼睛顿时亮了,断断续续地说;“腾腾——来了,快——快坐下。”我端起碗,哽咽地说:“奶奶,我来喂您吧!”奶奶嘴唇颤抖了一下,随即缓缓地笑了。她深深地看着我,艰难地说:“丫头,我不在的时候,一定要多吃饭啊……。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吧,奶奶逐渐康复。再次面对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心里既欢快又酸楚。端起厚重的大瓷碗,恍如隔世,热乎乎的汤轻轻温暖着我的胃,碗里的细密真情也悄悄地流入我的心中。
【篇二:碗中有水】
老师的画箱里总有一只小瓷碗。
每次画画前,老师都会去接一碗水放在画纸旁边。碗中清亮的水是老师用来洗笔和调色的。老师对碗中水的使用十分苛刻,哪怕只是多或少了一点,他都会将笔擦干重新蘸水;水不可以太浑浊,洗上两三遍必然要重新换水。碗中水,在于老师,有事已成为比构图或是配色更重要的存在。而在我,却是不可理喻的。水蘸多蘸少有什么大不了的,相应的增减颜料的量不就行了吗?小小的脑袋里自以为是的想着这些,“碗中有水”这个场景也从来没在我身上发生过。
“不行,拿回去改。”老师只扫了一眼,便把我的画放在一边。我有些生气,也有些疑惑:“我的形和色的搭配都没有问题,你看都不看就说不行?”烦躁的又拿出一张纸,拿笔在上面心不在焉地涂画,一不留神,水又加多了。“可恶……”我不耐烦地挤出一大块颜料直接抹在纸上,试图盖住那不停蔓延的水渍。
“又毁了,是吧?先给我接完水去。“老师冷不丁的说了一句。我扔下笔,拿起那只从来没用过的碗。水很快接了过来,如往常一般清亮,在碗中微微晃动。
“你的画形和色彩搭配的确没有问题,但你的画里充斥着浮躁气。”老师蘸了点水,说道,“碗中有水是在提醒你下笔要慎重,水得清亮则帮你排除心中的杂念。画画时做不到‘碗中有水’,心也做不到不起波澜。纷杂的心画出纷杂的画,这样的画怎么能是成功的画作呢?”他擦干笔,又蘸一次,最终下笔。色彩在纸上自然地游动,掩盖了原来那块张牙舞爪的水渍;几滴被洗去的颜料进入水中扭曲的散开,如妖娆飘动的绸带,但最终,它们归于平静,融入水中消失不见。碗中有水,水依然平静,依然清亮。那在纸上游动的色彩,也果然自然,果然无暇。
碗中有水,心就不起波澜,笔尖流淌出的,自然如水般平静清亮。
现在,画纸旁的碗里,一直有水。
【篇三:碗中有生活作文】
瓷,是质感最接近玉石的器物,因而它便有了玉石般温润如君子的品性,而由它制成的碗,更不仅仅是简单的器物,而盛满了一种东西叫生活。
在我家,碗如果不打碎,大约能够存活个七八年。它看上去只是一只普通的圆瓷碗无非再写些“吉祥如意”什么的。但当你小心地捧起它时,它却满载着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粒,盛过滋味百转千回的海鲜汤,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木竹筷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藏了许多生活的味道。
离家住宿难免会怀念家中的一切,尤其是在吃上。学校的饭再好吃也没法与家的味道相比——那是妈妈的火候,爸爸的刀工。每当可以吃到爸妈做的饭的周六,我便飞似的向家奔去,因为我知道家中的碗了已备好满溢的亲情。
碗中的美食有时或许代表一种心情,是考试失利后苦涩的泪水,是与朋友结伴出游时的愉悦。即使食材是那样单调,但因着不同的烹饪方式与手法,碗中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就像自带调味品的生活,白粥也能调出酸甜苦辣咸。
端起这只碗,三餐、四季、五谷、六畜,都被生活妥妥地装在碗里。感受着指尖传到心底的热度,褪去一身的冷气,享受片刻的温暖。待到一家人全都落座,碗筷相击的叮叮声传遍千家万户。孩子们自然地夹起鱼肉放在碗里,大人们呷一口碗中的酒,咂咂嘴,品味唇齿间的香甜。无论道路多么迷茫,端起这一只圆碗,感受它饱满的曲线,愁苦被搁置一旁。生活就是这样,不怜惜你的困苦,也不吝啬展示它的美好。
过去,未来。若要在中间加上什么,那便是生活。圆圆的碗如同没有起点与终点的生活。碗底留有制作时的痕迹,一圈又一圈,不正是我们为生活奔波的轨迹吗?
当你捧起一只瓷碗,它或新或旧,或重或轻。无论它的外观是否华美,造型是否奇特,多年后,它会变得富有内涵、稳重、成熟,因为它经受了的岁月的洗礼,腹中饱含一种名为生活的滋味。
【篇四:碗中有双鲤】
碗中有双鲤,相戏碧波间。
那只碗独属于奶奶,是她最心爱的东西。釉里红质地,碗身勾勒着一圈菱枝荷花,经年沉郁的深红绽开。碗底却是笔底波纹,一双锦鲤。鱼尾仿佛轻快地摇摆着,灵动的身姿让相互依偎的它们瞬间鲜活起来,一起游经春水流入秋水,原本暗淡的底色和两道细小的裂纹只衬得这双锦鲤更加美丽。
碗中有双鲤,相戏碧波间。
奶奶是从江南远嫁来的姑娘,很爱吃鱼。年初她做了肠道手术,只得卧床静养。为此,爷爷便每周一次或两次去码头上买奶奶爱吃的鱼。每次从人潮纷攘的码头拎着活蹦乱跳 ……此处隐藏13151个字……p>
面对那只破旧不堪的黑碗,我久久伫立。我突然意识到那碗中有的根本不是什么美味神功,而是一个女人对儿女的母爱、对家庭的责任、付出和奉献。这份伟大无私的爱,在她心中创造出最珍贵的宝藏,让她在“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艰苦岁月还可以将普通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绽放真心实意的笑。
【篇二十:碗中有亲情】
片片雪花如同轻柔的羽毛随风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棉絮。我望着这美妙的雪景,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年那天,那碗中的亲情……
那是大年三十的日子,同今天一样天上飘着雪花。家家户户都在兴奋中忙碌着,我家也不例外,大家围坐在一起忙着包饺子。看着手中的饺子,我突发奇想:“要不,我们在饺子里包个金橘,谁若能吃到,来年一定一帆风顺!”点子一出,大家纷纷赞同。只见奶奶拿了一个金橘,轻轻地将它包在饺子里。从外观上看,这个“宝贝角”和其他的水饺并无差别。我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在这“宝贝饺”上作了记号,欣喜地跑开了……
“饺子来喽!”随着妈妈的一声轻唤,饺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呵,碗中那白白胖胖的饺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尝。可我却在焦急地寻找。啊!在这!我慌忙把“宝贝饺”夹到妈妈的碗里,长长地松了口气。这个“宝贝饺”应该给妈妈,她每天为我操劳,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愿金橘能保佑她永远健康美丽。可妈妈好像察觉到了什么,轻轻一笑,从自己的碗中悄悄地把“宝贝饺”夹到了爸爸的碗里。啊!对!这个“宝贝饺”应该给爸爸。爸爸每天为了这个家而辛苦奔波,所有的苦和累都自己扛,毫无半句怨言。愿金橘保佑他工作顺利,事事顺心。爸爸又把它夹到了奶奶的碗里。对,这金橘应该给奶奶。小时候,我总在奶奶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穿奶奶做的棉衣冬天即使再冷也不怕,直到现在,奶奶有好的东西也总留给我,愿这金橘保佑她长寿安康……。
正在我想的时候,妹妹突然跑过来闹着让我唱歌给她听。我虽奇怪但看见她恳求的目光,只好照做,唱完后,她笑嘻嘻地跑开了。回过头,大家怎么都开始吃了?我也饿得不行,夹起一个遍往嘴里送。“咦?这是什么?怎么会……”看到金灿灿的橘肉,我惊讶极了。”哦!慧慧吃到喽!””是啊,来年一定一帆风顺,快快乐乐……“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看向妹妹,她正躲在妈妈身后笑嘻嘻地看我。我恍然大悟,随之心头一热。我的眼前渐渐模糊,心中荡漾起层层暖流。碗中的”宝贝饺“传递着爱,传递着暖暖的亲情。有了这碗中的亲情,即使前方有再多艰难险阻我也不怕。因为它会化为力量之源,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雪下得紧了,望着这纷纷扬扬的大雪,看着碗中的饺子,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篇二十一:碗中有大爱】
在我小时候,母亲送给我了一只瓷碗。那瓷碗十分轻巧可爱,白润如玉的瓷上有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兔。我一直珍视那只瓷碗。
一次与母亲吵架,幼稚而任性的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肯出门吃饭。那是一个严寒的冬,独自在屋里望着窗外铺天盖地的风雪,不禁觉得更冷了,不知冷的是身上还是与母亲吵架后封闭的内心。过了一会,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我似乎能想到母亲无奈而又担心我的神情,但我依然在赌气,倔强地不开门。又过了一会儿,那敲门声渐渐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碗落地的声音,以及那轻柔的声音:“孩子,饭妈给你盛好了,放门口了,赶紧吃吧,别饿了肚子!”说罢她走开了。饿极了的我偷偷打开屋门,将那个瓷碗端了进来。
碗中白花花的米饭冒着热腾腾的蒸汽,上面摆满了我爱吃的佳肴,原来母亲一直都记着。似是怕我不够,那饭盛得很满很满,快要溢出瓷碗。望着这个碗中她为我精心盛的饭菜,眼泪悄悄地在眼眶中打转,这时突然想到自己是多么的任性与可笑。这时再望向窗外的风雪,竟觉得一片祥和,心不再寒冷,碗也满溢着母亲的爱。
上了初三,成绩便成了充斥着我生活的主旋律。总是想取得更好成绩,总是过于苛求自己的我太累太累,在一次考试中因背负巨大压力而与理想成绩差之甚远的我,伤心地回到了家中,什么饭也不想吃,一个不留意把那只漂亮的瓷碗打碎了,此刻心情乌云密布。
一旁的母亲看见了,走过来递给我了一只朴素的用塑料做的新碗。她对我说:“孩子,你现在有点像那只瓷碗,表面上看挺好,外表完美,但实际呢,美而易碎,一不留心便跌碎,正如一个挫折便让你伤心至此。何不像这只用塑料做的碗学一学?”她留给我一个会心的微笑,留我自行领悟。望着那只米黄色的朴实无华的新碗,我感受到了另一种美,是一种淡然,是一种随遇而安不强求的生活态度,这碗耐磨,不易碎,平淡而温暖,令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从此我不再勉强自己,对成绩也不再苛求,只求每天过得快乐舒心,努力了就好。从这小小的塑料碗中,我体会出了母亲的智慧。
无论瓷碗也好,塑料碗也罢,其中不变的是母亲对我那深深的爱,这爱令我温暖,令我醒悟。
【篇二十二:碗中有回响】
那是一只破旧的瓷碗,碗沿上有大小不一的好几个缺口,碗壁上原先喜气的彩绘变得斑驳,污垢和泥浆几乎覆盖了碗原本的颜色。这只碗与它身处的繁华闹市显得格格不入。
一天,我正站在街口,约定的时间早就到了,对方却迟迟不来。心情越发烦躁,不由得四处张望,于是我看到了那只碗和碗的主人。碗的主人是个中年男子,穿着灰黑色的棉衣,衣服上的补丁一层又一层,却还有几缕棉絮漏出来;过长的头发被污垢粘在一起,秋风中像杂乱的枯草一般;曲在地上的裤管空荡荡的,手掌上有厚厚的老茧,大概是因为失去双腿,长期用手支撑身体造成的。他几乎匍匐在地上,碗放在身前,脸深深的埋下。我皱了皱眉,心底一阵酸涩。
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回响。一个行人看到这位乞讨者,随手扔下一枚硬币,硬币与碗沿碰撞,发出脆响。他听到这声音,身体一颤,轻轻抬了抬头,嘴里念叨了几声“谢谢好心人!谢谢好心人!”又把头低下。我注视着那碗,不一会又听到几声清脆的回响,他不住的抬起身子又再次俯下,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叩谢的姿势。我的手慢慢攥紧,眼睛一瞬都不肯移开,紧紧地盯着那只碗。
没过多久,又一位行人路过,也不例外地随手扔下一枚硬币,可却迟迟没有听到那碰撞声。那位行人低头一看,硬币落在碗外的地上,可扔下硬币的人毫不在意,嘴角一扯就继续向前走。乞讨者又连声道谢,黝黑的手伸出去想拾硬币。我终于按耐不住,走上前去,在那只碗前蹲下,轻轻的放了一张纸币,又替他把落在地上的硬币拾起,放回碗中。他微微一愣,抬头看了看我,嘴里又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声音微微颤抖,满腔的委屈像要溢出来一般,他终于忍不住悄悄用衣袖拭了一下眼角,又抬头看向我,郑重地道了声:“谢谢!”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真心实意的感激和感动。
起身离开时,先前的烦躁仿佛烟消云散。这时我想,任何一个行乞之人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乞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个正常人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路人若是把行善当作施舍而不是诚意的帮助,那所谓的“善举”也会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器。尽管我们的微薄之力可能帮助他们的生活,但我们的轻蔑、高傲撞击的碗声也会刺伤他们的心灵。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因为平等才尊重,而是因为尊重才平等。别在无意中打破本应盛着尊重的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