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有限。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我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因此对汹涌而来的众多信息有了选择的权利。在筛选信息的时候,每个人截然不同的偏好造成了不同兴趣群体的形成,而这样的“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便是所谓的信息“碎片化”。
“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传播领域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而任何新事物的流行都必然源于其独特的优势——这样的优势显而易见:碎片化所带来的“个性化”让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更高效。对于信息接受者来说,如果将每个人的知识体系比作一整幅拼图,碎片化无疑大大缩短了寻找每片拼图的时间,不同新闻app的“个性化订阅”便是最好的体现;对于信息传播者,也就是拼图的制造者来说,碎片化能让拼图快速传递给最需要它的用户,例如淘宝就会分析使用者浏览商品的记录以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商品,既带给用户方便又提高商品销量。
另一方面,碎片化的过程也有其弊端。首当其冲的,是“个性化”作为优势的同时也是一种劣势。碎片化是对信息消费者口味的迎合,但是“我喜欢的”和“我需要的”往往并不等价,一旦用户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有可能会错过信息“必需品”的获取。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我便发现,如果我只浏览自己自定义分组中的信息,那么我的认知将会被影视信息、八卦娱乐充斥,而与社会议题热点隔绝。而一张由娱乐八卦拼凑而成的拼图,绝对不应是我的人生拼图该有的样子。另一个缺陷则是,习惯于接受拼图碎片的我们,很可能将慢慢丧失将其拼凑完整的能力。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便质疑道,当制作新闻节目的奥义成为“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需精妙含义”,这样稍纵即逝的碎片化输出会阻碍信息的获取,让观众逐渐丧失思辨能力和全局观。
那么,身处碎片化时代的我们,究竟该要如何去利除弊、拼好自己的“知识拼图”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信息的“私人定制”宠坏。例如,在利用微博关注我所感兴趣的信息之余,我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通过其他渠道关注社会热点,汲取那些我并不喜欢、但是有必要了解的信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定期将碎片整理归类,找到每片拼图在整体中的位置,以此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拼图。
信息的碎片化有利也有弊,但我们已经没有了对它说“不”的机会。因此,我们只有善用碎片化时代丰富的知识来源,学会将碎片拼凑成体系,形成越来越广阔、丰富的人生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