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倾城,薄雾浸染了世间烟尘,缕缕斜阳,我轻倚着小巷弄堂,静赏风筝老人的不朽风度。
老人的风筝店位于街市后远离热闹的小弄堂,青砖黛瓦,青泥石板路,是历史遗留的不朽风度。
走进老人的小小的,简朴却不简陋的店面,满目的风筝扑面而来,挂在墙上,呈在桌上,形状各异,色彩鲜艳却不张扬,墙上还别有风趣的挂着篓箩筛子。
未踏进偏门,别看见老人坐在板凳上专注着他自己的艺术。老花猫慵懒得倚在凳脚看着老人的手眼睛微眯。挑一根竹子,破成数条,被岁月磨光滑的刀在竹子上轻轻比划,划过,片成极细薄的竹片,弯下腰,粗糙的手操起同样粗糙的砂纸,裹住竹片,一上一下,轻柔却迅速,直到竹片光滑,细细的竹片被弯曲成风筝的骨架,蒙上绘好的尼龙布,这是风筝的灵魂。
老人仍旧使着他那把裂了柄的斧,同老人一样散发着传统的风度,他拼凑着时光碎片,在每个时代都被削磨地细细薄薄,似是随时都可绑扎成一个巨大的风筝,将老人的风度隐隐贮藏
小店的对面是一家时尚风筝店,穿过挂着色彩鲜艳,图案丰富风筝的落地大窗看向店内,墙根堆满糙竹薄纸糊成的色彩鲜艳的风筝,那些是流水生产线上生产出的廉价灵魂。
面对着不时进出时尚风筝店的人们。老人仍旧静静的坐在店中,细细的琢磨着自己的手艺。走进老人的店,看见桌子上放着的风筝,风筝上装了几个剖口的葫芦。老人琢磨着改进自己的风筝,葫芦修薄,剖口固定在风筝上。风筝升空,风从哨口轻轻溜过,发出清越悠长,或高亢雄亮的声音,掠过一整个天空的悠远嘹亮。
人们对老人的风筝赞不绝口,老人不语,微微一笑,有的是对自己改进的满意自衷,是对顾客又重新关注传统风筝的欣慰,仍旧专注做着自己的风筝。
路过老人的风筝店,看着静默专注的老人,深思。老人看着我,笑着说:“姑娘,喜欢风筝啊,你看这多好,这样更多的人能了解传统风筝了。”是的,人们正在老人的店中倾听风筝的故事。
惊艳于老人为风筝装上哨口的创新,惊艳于老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我时常惑于何为风度,望着老人,我便明白,风度是什么,风度是尊重传统,热爱文化,默默工作;风度是创新,是不张扬,不夸耀,真实自然。
与其热闹着引人注目,步步紧逼,不如趋于做人群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追求自己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