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轻擦,已近学期末,此时临近暑假,却无半分喜悦。世俗繁杂,人群喧闹,讽刺或赞美的声音自然时时萦绕在耳边。繁杂的声音太过于刺耳,从容摔过衣袖便可不听。每个人的灵魂在世界上终会有一个归属,无论灵魂的高贵与卑微,有亲人就有家,有家在就有灵魂的栖息地。家能给人强烈的归属感得益于家人,而家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父母。“父母在,不远游”,这句古话告诫我们百善孝为先。每每寒冬深夜晚归时,独自走在北风呼啸、伸手不见五指的街道上,总会想起家中那一盏永远等着晚归学子柔和而不失明亮的灯。光明,一个能让人想起希望、想起温暖的词。漫漫寒夜中的灯光,指引着一个个疲惫的、迷茫的灵魂回到最初,最后的栖息地。
家书,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游子与父母的桥梁。杜甫曾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啊,倘若我们生活在乱世中,得到一封家书恐怕也是一种奢望吧。很难想象,在通信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那些久盼家书的父母该是多么的着急。家书,不仅仅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载体,更多的是亲情的传达。
早在封建王朝,孔孟之道就被历代君王所推崇。为的不仅是能让他们站在万人之上,能让他们成为所谓的天子,完成自己的野心。但君主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崇孝。孝之一字的提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时就已经被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封家书表孝心这个句子并不是纸上寥寥几字所能诠释的。文字如此单薄,怎么能承受孝之一字的博大精深?中华大地,从古至今,有孝心的人,总是被交口称赞的。
一封家书,在我的眼里,它是远远不能表达孝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