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手机,互联网,实时通讯软件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这些科技创新和进步,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如碎片化的缺点。
顾名思义,碎片化,就是时间变得零碎起来之后,我们只能使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我们日常的活动。它让我们不得不选择更多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让我们不得不去适应这种“琐碎”的生活。有人说我们不能在这种生活中找到、发现自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生活虽然变得碎片化了,但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不一定要碎片化。就拿最近几年走红的网络文学来举例。连载,作为一种应对生活碎片化的方法,促进了网络文学近几年的发展。但有人就说了,这会让我们“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都趋向阅读碎片化的文学作品。这虽然只的注意,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喧嚣的地铁上手持书籍阅读的年轻人,也能在公交车上看见沉浸在字里行间的上班族;我们可以在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内,见到一个个静静看书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在图书馆的仍和一个角落看见一个个宁静却又相似的背影。如果上述还不能算是证据,那么每年上海书展的火爆,又怎么解释呢?在碎片化生活的大背景下,人们依然愿意将碎片化的时间用来读实体书,体验文学的魅力。这不恰巧说明了,人们的态度并不会因此而被改变吗?我们不能被生活所扰,仍然应该追求诗和远方。
碎片化的生活,势必会出现海量的信息。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才能保证我们不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不能让谬论误导我们的认知,而应清晰辨别真伪,才能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为碎片化的生活所困。现在,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假新闻和假消息。我们是选择让它蒙蔽我们的双眼,还是去伪存真,保持一个清晰合理的头脑呢?假如回到几年前的“碰瓷”现场,是选择偏听一家之言,还是综合多方条件综合考虑辨别真伪呢?这两者之间的选择,我想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碎片化的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上述两种只是两个例子而已。面对碎片化的生活,躲开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应该一直保持一份“追求诗和远方”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认知。这样,在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当中,我们才能活出我们自己所期待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