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看见那本厚厚的完形填空时,内心是哀怨的。
一个暑假,60天,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做,也许还做不完。
对于要持之以恒的东西,我向来没有这份定力和耐心去做完。
第一天,当我翻开书时,入目的全是生词,一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我都猜不出来。
我近乎烦躁的抓了抓头发,打开词典一个一个查。
闷热的夏天和窗外时不时传来的蝉鸣让人心神不定。我把垂落到脸颊的有点湿的头发绾到耳后,提起笔静心做。
拿出便签条贴在上面,把不会的生词和句式抄下来。
肩膀有点酸酸的,看着记录得满满当当的纸条儿,我的心里生出一种成就感。
一个一个词的翻译,让我发现其实文章不难,只是词汇量的缺失。
第二天,我有点忐忑地打开书。
怀着热忱做完对好答案后,留下的只有失落与不甘。
红色的叉号变成了一张网,将我牢牢缠住,不能呼吸,不能动弹。
我想,绝对不能放弃。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我坚持着,题目也似乎越来越简单了。不再张牙舞爪嚣张地看着我。
正确率一点一点在提高,书页一点一点泛黄,增厚。
淡黄色便签条松松地夹在里面,多而不乱。
第五十天,我把1000道题目都做完了。
120页,便利贴上浅浅的字迹记录着无数个词汇,语法和句型。
有点欣喜,甚至是不敢置信。
这时才意识到碎片化的学习有多重要。
如果要一个人两天之内不停地刷,那想必质量不会好,而且也未必能做完。
而分在50天,每天也许只花20或者30分钟,可是效果却不一样。
把时间化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不是能做更多事情吗?
如果怕碎片学习导致记忆中断,那么选择复习一下上次的内容是很好的办法。
很多人觉得碎片化带来的弊端很多,但碎片化的时间更多带给我的是益处,也让我明白做事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看你如何合理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