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茶,两盏灯,三行皱纹,百个钻孔,千朵“星花”,万朵“飞絮”,便是那老人的风度。
风暖花开晚照明,翠条深映小城。沿着小江向西慢行,迎面而来的暖风夹杂着春的气息,一家古朴的老店门口医一棵大树夺人眼球,枝干青翠,似乎已坚守了千年,倾吐着属于这家老店的风度。
伫立于门前,没有显眼的招牌,没有华丽的装饰,却一眼望见那放置整齐的工具和满墙秤杆。
老人静静地坐在桌旁,手里细细地打磨着一把小秤。轻轻地抚摸,打磨,上油,擦亮,用手指轻轻地拭去打磨下的灰尘,温柔轻放,一把小小的秤在他眼里如珍宝一般,一举一动诉说着他的爱护。
搬着一张板凳,坐在老人身旁,时不时地搭上几句话,从老人口中得知,现在买秤的越来越少了,尽管老人依旧秉持着不缺斤少两的诚信,但是面对电子秤的普及,生意也愈发惨淡了。言语之中,老人眼中流露出淡淡忧伤,他好似一个倔强的孩子抱着最爱的娃娃,怎么也不肯放手,一心打磨着秤,他的坚持,一种令人动容的风度。
之后的几天,老店都没有开门,突然有一天,老店门前挂了几串鞭炮,鞭炮声响了,老人再也不卖秤了,改卖木材了。坚守了这么多年的手艺,终于肯放下了。很多人对此不解,老人说:“传统秤我舍不得丢,但是时代在变化,我在做木材空闲依旧可以去做秤,也算是一举两得了。”说罢,老人轻拂着墙上依旧挂着的那一杆会心笑了。
老人卖的是云南好木,我听说也是制秤的上好材料,木质坚硬。有时路过老店,发觉店外的大树依旧葱郁,老人拿着木材,双手摩挲着木头上的细腻纹路,手持着一把钻子,每一批的木材都是他亲手挑选,实实在在的和以前的秤一样。老人的店如小城一般,从容应对时光的冲刺,矗立不倒,风度翩翩。
一次傍晚,我看见他像往常一样关上那两扇的破旧的木门,他却没有走,站在门口看了很久,抹了抹眼睛,很久才慢慢的迈开步子走了。
我仿佛又看到,老人在店中,拿者工具,仔细地钻着。末了,放下工具,拿着秤,满眼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