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参加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其中7月7日妈妈带我到浦东世博洲际酒店参加的“动漫IP与儿童科技创新峰会”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平时自己也会玩玩手机微信,身边也有一些同学用课余时间打打网络游戏,但是这次峰会上很多著名创业公司的领袖把我们这些00后定义为网络的原住民,认为我们的生活就是网络化的,我们的情感社交就是基于网络的,我真的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了。
“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分解成许多零碎的小块。妈妈经常说“少食多餐最健康”,但是如果是阅读就真的很难说是碎片化的朋友圈式的阅读更好还是安静地捧读一本书更好了。暑假里我每周都可以读一两本20万字的课外书,而开学后作业写完就感觉睡觉的时间快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每天读二十分钟书也是好的精神调剂和知识补充,由此可见,碎片化本身是个中性词,很难说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分享”是互联网引为号召的精神大旗,暑假我们一家四口去北海道旅行,其中部分时间住民宿,有趣的是我们始终没有看到房东,也没有任何服务人员出现过。Airbnb上直接预订并付款,到札幌后利用电子地图定位,连开门都是数字解锁,这个体验是非常新奇有趣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分享都是可信有益的,网络上很多碎片化的新闻信息有很强的误导性,比如几年前我们一些小学同学一起去浦东陆家嘴的海洋馆参加“夜宿海洋馆”的活动,有记者来采访我们。当天居然有一名记者写出一篇大意是有学生抢着出镜并宣称自己是班干部等的网络文章发布了。我们在场的家长和同学都很气愤,因为这根本是记者自己想象出来的,文章描述完全不符合事实,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最后大家当然要求该记者撤销文章并道歉。所以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我们要有自己的辨识意识。更不要随便转发散布自己不确认的文章。
鲁迅先生说过“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一面面旗帜不管长久与否,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深深影响每个人,连我只有三岁的小弟弟都会抢着玩手机。碎片化的生活在我看来也是一面旗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要尽量适应环境,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要太过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习,不要完全相信这些碎片信息,我觉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早上6:30起床,7:15要赶到教室,感谢“可可英语”让我听了6分钟的英语趣谈;下午放学到家,感谢“微信”让我和还在上班的父母报一声平安;晚饭后感谢“晓黑板”让我可以核对一下记录的作业是否完整;周末感谢”视频聊天”让我和远方的爷爷奶奶聊聊近况;快要国庆节了,感谢”班级群”让我约了几位同学一起出游……让我们顺应和享受碎片化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