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次的小记者活动又开始了,这次在扬子晚报记者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来到本校的场馆参观,虽然对学校的场馆早已耳熟,但是这么近距离的参观还是第一次。于是早早的就让妈妈给我送到学校。
我们的讲解员是负责场馆教育的陆瑞兴馆长。首先他向我们介绍了学校五大场馆的组成,包含:美术馆、民俗馆、3D打印馆、影视中心和无锡蓝印花布博物馆。
陆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美术馆,一走进场内,我就被种类繁多的画作给吸引住了。展示区分为国画、油画、山水画几部分。我尤其喜欢的是罗尔纯画家画的油画,色彩明亮又不缺乏意境,我们紧跟老师的步伐,边走边看,目不暇接。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影视中心,大屏幕上放映着蓝印花布的制造过程。连接影视中心的是民俗馆,场内摆放了许多老式物件,相机、收音机、盘子、桌椅……最特别是我发现了毛主席的头像章,我好似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要求妈妈给我合影留念。
陆老师认真的给我们讲解每一件物品的由来和作用。我们也仔细地倾听着。不一会,我们已经来到了五楼的蓝印花布博物馆。我们都被眼前成列的印花给震住了,这里有更多新奇的、有趣的、从未见过的东西,我仿佛看到珍宝一般,一个一个的仔细看。这些珍宝:有织布用的、纺纱用的、印染用的……陆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些物品,全部都是来自他的收藏。”听到此话,我们的兴趣更浓厚了,陆老师沉浸在印花世界里,详细地给叙述了印花的过程,看似简单的蓝印花,则需要九大工序:提取染料、印染……程序比较复杂,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蓝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置身于蓝印花博物馆的错觉,虽然颜色单一,却格外素雅、美丽。
半天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又游览了3D打印,领略了最新技术带来的风采。这次活动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也激发我要把这种传统的文化遗产继续下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