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六年级作文三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六年级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族风俗也不同。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闽南的春节笑声不断;东北的春节饭菜可口;而潮州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随我一起去解吧!
潮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就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潮州的特产特别多,因此,这些特产成过年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都要准备这些东西,其中,潮州人准备得最多的是红?。红?是由发酵?包着糯米、香菇等食料精制而成的,关于它的意思有很多,有红红火火、五谷丰登等。另外,潮州人还要拜神,以及大扫除。
到腊月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人们就早早地起床,开始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大家都要祭祖,摆上鸡鸭鱼肉,插上香烛,便可以祭祖。祭祖时每个人都要叩三叩,叩头时可许下来年的愿望。人们可以利用祭祖的时间,除旧布新:贴上红红的对联,传统的人家还挂上红红的灯笼。小孩子贴到别处放鞭炮,一串串鞭炮火花四溅,仿佛要把祝福送进千家万户。下午大家吃完午饭后,早早地沐浴穿新衣,开始期盼团圆饭的到来。到晚上,大家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这一夜的团圆饭,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有公务脱不身,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饭桌上,男人们互相敬酒;孩子们开始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收红包,图个避邪求吉;而厨房里,勤劳的女人们正忙着做菜。吃完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喝潮州工夫茶,唱潮剧。
正月初一,这对潮州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一页,人人早早的起床,有的去拜年,有的在家接待客人,有的趁假日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还有些女人拖儿带女回娘家看望父母。街上真热闹:鹤发童颜的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兴致勃勃地漫步着,说笑着;高大的青年男子也一改平时的严肃,温习着儿时的功课──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几个年轻的妙龄少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在互相逗趣、取乐;天真烂漫的孩童们,戴着漂亮的围巾,帽子和手套,穿着各式各样的棉袄,嬉笑着出入于货物琳琅的商店、趣味无穷的游乐场。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对潮州的春节来说是一个高潮。在那天晚上,人们带着儿女,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漫步在挂满灯谜的大街上,大家总要停下来猜猜灯谜,不是为答对题时有礼品,而是为一份答对题时的喜悦。潮州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那天晚上,小孩子必须吃甘蔗,据说在这天晚上吃甘蔗不会蛀牙。
潮州的春节,具有浓厚的传统味道,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有快乐,还有家的温馨与美好。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具有浓浓的京味,而我的家乡:潍坊,那里的春节,也具有独特的鲁味。
潍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这一天,我们得煮腊八粥:用红米,黑米,薏米等煮成。同时,腊八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剥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不过看到泡好的蒜色如翡翠,一切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儿就重了。这一天得祭灶:把各种祭品放在灶台前,还得有糖,粘住灶王爷的牙齿,免得他上天说坏话。与此同时,这一天还要上坟:把死去的老祖宗带回来,供起来,天天水果、饺子不得中断。同时还得点上香烛,让其和活着的人过个团圆年。
过了二十三,“春运”大移民开始,船票,机票,汽车火车票,往往一有班次,票就被一抢而空——哪怕是站票。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外边的人忙着回家,家里人也不敢怠慢:大扫除,买鞭炮,备年货,准备打一场“春节攻坚战”。
除夕到了,人们各归其所。农村里,家谱得摆出来,但绝不能让出嫁的女儿看到,因为她们要跟丈夫上夫家的谱。正因如此,有时还会拒不让进门。年夜饭得包饺子,包饺子前得放鞭炮,以示吉祥。那么饺子是谁发明的呢?带着疑问,我查了史料——医圣张仲景在民间时冬天,老百姓由于烽火连天,缺衣少食,染上冻疮和其他疾病。张仲景见此,下定决心,为穷人治病,他买来面粉、羊肉等御寒食材,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于大年三十子时(二十四点)将其发放给穷人,故又称“交子”,后演变成饺子……年夜饭吃完后,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我可没这精力,但是刚睡下便被烟花吵醒,只得寻一间隙入睡……
正月初一来了,这一天要由长子带领男丁,放着鞭炮,绕着老祖宗的坟走上一圈,同时还得相互拜年。
初一完了就是十五,这天晚上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灯就早早亮起,看灯前,大家吃顿元宵,以祝团圆。灯火通明,许多展出大型花灯的街道成了“步行街”成千上万的人来一睹花灯风采……
过了十五,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3
除夕夜的饺子,总有一股热腾腾的香气,总有一种诱人的味道,总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敲响新年的大门。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更在我人生旅
途中,挥洒着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
小时候的我,总是期待过年,尤为期待一大家人一起享用那一盘盘美味的饺子。即使平常也能吃到,但那一天喜气洋洋的气氛,总是无法代替。火药味儿在空气中弥漫,有些刺鼻却很喜庆。忽然有种若有若无的清香律动着,发散出一丝清新。那是我记忆中的饺子。它小巧玲珑,白白嫰嫩,蘸上醇香的调料,品一口,让人回味无穷。每逢那天,我总会兴冲冲的第一个吃到它。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奶奶讲,冬至这一天,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冻烂了,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有个人想:“我会医术,为何不帮他们治治呢?”他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大锅,煎熬羊肉,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这便是饺子。多么温暖的来历,我乐呵呵地笑着,笑着,想自己以后也要向他一样,帮助他人,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过去,除夕夜的饺子带给我的是美味和幻想。
现在
现在的我,早已没有了小时候吃饺子的那份天真,它和那个稚气的我随着时光的脚步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包饺子的兴趣。和面、擀皮是大人们早已准备就绪,剩下就是我大显身手了。用筷子地把肉馅放到饺子皮上,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再将边缘小心翼翼地顺着边缘捏成一个“元宝型”,一个饺子就诞生了。努力了一下午,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锅里的水沸腾着,如同我急切的心情。当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来的那一刻,心中无比激动。总觉得它的香气更浓,它的味道更诱人,毕竟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家人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乐呵呵地笑着,笑着,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油然而生。
现在,除夕夜的饺子带给我的是劳动的快乐。
未来
未来的我,或许早已为人父,但我相信,饺子仍然是除夕夜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时,或许我会为我的家庭端上一盘盘饺子,尽管没有了儿时的兴趣,但饺子依然会保留它的那一份醇香,我依然会保留曾经的美好记忆;除夕夜吃饺子依然是中华的传统,依然是我每一年必经的事。我还会望着香喷喷的饺子,笑着笑着……
未来,除夕夜的饺子带给我的是传承。
除夕夜的饺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更在我人生旅途中,挥洒着那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录着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伊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像一杯清醇的茶水,待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