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家家户户喜洋洋”,伴着春节来临的脚步,大街小巷都放着红光,望着这一盏盏的红灯,不禁想起爷爷家的纸灯笼。
儿时爷爷是村里出了名的扎灯笼老手,每逢过年,爷爷都会提前备好制作灯笼的红纸,竹条,接着娴熟地扎起灯笼。扎好的灯笼竹条根根分明撑得牢固,红纸糊的均匀,颜色艳丽,表面平滑,一点灰尘也挂不住,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宛如年画里的福娃喜庆吉祥。待夜晚降临,爷爷带着我左一个右一个给家家户户户送灯笼。随着鞭炮声响起,灯笼徐徐地挂上,红光如泉水般流淌整个村庄,灯火如织好一座不夜城!伴着灯笼的红光,我活泼乱跳地和爷爷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满是快活与自豪,这红光深深地印在脸上,印在我心里。
然而没过几年,村里有了很多店铺,到了过年时,店铺里上了不少现代灯笼。灯笼是电子的,塑料的外壳上印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发出七彩的光,还能放歌曲,犹如一个现代时髦的摩登女郎,比起传统只有红外衣的灯笼更夺人眼球。回到家,我发现爷爷还在用古老的手法扎灯笼,爷爷年纪大了,手也不太灵活了,一不小心竹条扎破了他的手,只见爷爷哆嗦了一下,一下子把手缩回,另一只手紧紧捂住伤口,脸绷得紧紧的,我心痛地跑过去为爷爷止血,一边对爷爷说:“爷爷咱以后不做灯笼了,村口有卖现代的电灯笼,费这劲做什么呢?”爷爷听了愣了一下,眼皮渐渐地耸拉下来,一声不吭,默默放下手中的活,来到了屋角抽起了大烟,希望与落寞浮在了脸上——那一年,我们用的是电子灯笼,可不管有多漂亮,总觉得没有往年的亮了。
今年我发现村里粘贴了许多弘扬传统文化的海报,再次回家,只见爷爷正在屋里神采奕奕的扎灯笼,好奇的妹妹拉着我非要跟爷爷学扎灯笼。爷爷脸上泛着红光,点头感慨道:“这门手艺有人接手哩。”于是在爷爷手把手的教导下,我拿着竹条像编麻花样仔细编着,妹妹则用稚嫩的手在红纸上刷糊糊,尽管很认真,编出来的灯笼还是歪歪扭扭的,红纸糊得时厚时薄。可爷爷并不在意,反而将这些“歪瓜裂枣”挂出来,当灯笼高高升起,爷爷眼里发出异样的光,那目光坚定如铁——这是手艺传承的喜悦。
爷爷的红灯笼,于我而言不仅是年的味道,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我希望把这把火炬永远传承下去,让它永远亮在人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