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
除夕夜包饺子
刘佩希
“铛铛铛”2021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在我们家最少不了的还是包饺子。
在除夕的下午,爸爸妈妈买了点面皮儿、白菜、猪肉,准备包饺子。当然,包饺子必不可少的还是馅了。
我们已经想好了做个白菜猪肉馅的饺子,首先把白菜洗好,切成小丁状,放入盆中,然后准备猪肉剁碎,放碗备用,放入生粉,生抽、盐、胡椒、鸡精,加点水,搅和搅和,最后将肉倒入大盆里,和白菜搅和,这时你可以尝尝味道怎么样,最好在最后加入酱油,调色。就这样,饺子馅已经大功告成了。
在包饺子之前,准备一碗水,一个盘子和一个勺子。
首先把面皮拿在手上,用勺子蘸点水均匀地抹在皮上,然后再把馅包在里面。包饺子,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我妈是“大胖小子”,我是“烧麦”,爸爸是“瘦子”。
妈妈包的饺子那是圆滚滚、胖乎乎,像一个又一个傻小子,他们吃的东西,肚子都容不下他们!
我呢,发现一种“新大陆”!把饺子包成一个像包子一样的形状,庞大的身躯,是饺子界数一数二的大个头。
这时,我老妈就发话了:“你这样会煮不熟的!”
“没关系,包着好玩!”
在煮的时候立刻就认出来我的标志型饺子!哈哈哈!
在你们的家乡也有有趣又好玩的习俗吗?
篇二:家乡的风俗作文
中秋节的习俗
彭博六年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在中秋节的夜晚,正好晴月当空,一轮玉盘似的圆月缓缓地升起来。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阳台上吃月饼赏月亮。
我拿起了一个红豆味儿的月饼,外形恰似天空中的“玉盘”,接着,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月饼,那月饼外壳掺杂着红豆,慢慢地流入我的味蕾,那味道甜丝丝的,还带着一点清香,然后我又把另半个月饼吃进口中,美味至极!后来我又连吃了几个月饼,有红豆味、咸蛋黄味、抹茶味、花生味……
吃完月饼后,已经八点有余,我们一起驾车来到公园里放孔明灯。到公园后,我们把制作孔明灯的材料放在草坪上,然后将塑料杆做成一个孔明灯外形,接着把蜡烛放在中央,紧接着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布用钉子钉在塑料杆上,最后就可以点火了。两分钟之后,孔明灯徐徐地飞向空中,孔明灯越飞越高,越来越小,我仰着头一边看孔明灯一边问:“孔明灯会不会飞到月亮上去呀?”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说起孔明灯的来历,相传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到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命人用白纸糊成无数个灯笼一个个小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亮先生坐着天灯突围了。”司马懿竟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人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怎么样,中秋节中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篇三:家乡的风俗作文
回家的快乐,在城里不懂
彭眉舒水果湖六年级
我的家乡在随州,这是一个离大城市武汉不算太远的地方。老家的房子离市中心很远,条件也不算很好,但不管怎样,只要我春节回老家时,爷爷奶奶就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习俗。
“嗷……嗷……嗷!”随着一阵难听而又悲伤的叫声,远在家后小山上玩游戏的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听就知道是家里在杀猪。每年都这样,我心里乐滋滋的,不知道为什么,像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在老家看看大自然独特的景色。
到家时,我看见爸爸和大伯、叔叔们都围在猪圈子旁边,只见爷爷手拿一个大弯钩子,虽然猪害怕得在圈子里乱跑,但爷爷还是很精准地勾住了猪鼻子,猪又发出了一阵阵呻吟,连隔壁好几户的邻居都过来帮忙了。
猪被摁在了木架上,我们几个小孩都凑得很近,想亲眼看看,虽然有点残忍,谁知被大伯给赶走了。
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放烟花,我们家四个孩子年年都要买许多好看的小烟花,但最重要的,还要论爷爷买的一圈大红色鞭炮,全部铺开有四五十米长,可以从家里一直摆到村口,每年爷爷点鞭炮时,我们几个是又怕又好奇,先躲在屋子里,但就算这样,关好门,捂着耳朵还是觉得那声音震耳欲聋。
忙完了年夜饭,就要去走人家,老家这边亲戚多,红包拿到手软,和家人一起团聚在一起看春晚,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捞鱼……
我总觉得每年过年的那几天过得非常快,快到我总是来不及与小伙伴们多玩一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再去田野里看一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细细地品味过年的滋味,快到……
比起大城市的和农村,我更愿意选择农村。虽然没有平板、手机,但过的比那些沉迷电子产品的日子更充实,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的外表,但有着大自然朴素的外衣。
回家的快乐,你懂了吗?
篇四:家乡的风俗作文
元宵节的习俗
许颖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千禧城六年级
大多数人家元宵节都是吃汤圆,但是在仙桃,正月十五要吃“团子”。
团子是由米粉和肉馅做成的“球”。
大人们早早的拿肉和其它食材,切成大小合适的肉馅,把它弄成圆形,用米磨的米粉裹在上面。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胖子”就做好了。
一般中午,把做好的“大白胖子”放上蒸锅,蒸到熟为止。
尝一口,感觉味蕾在爆炸,忍不住再来一个,两个,三个……
“为什么要吃团子呢?”表弟问,“别人都是吃的汤圆啊!”
“因为吃了团子,一整年就会团团圆圆,球是光滑不像正方形,三角形有角,没有角就不会有冲突,所以说了团子也会会和和美美,不会吵架,不会生气。”爸爸说。
“原来是这样啊!那妈妈要多吃点,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不会生气就不会打我了!”表弟一脸得意。
“我什么时候打过你了!”婶婶一边说,一边轻轻的打了一下表弟。
“这还不算打吗?”表弟一脸委屈到。
全家都笑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食物,但这也是家乡的味道。这是家乡特有的味道。
篇五: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中秋节
高浩宇
我的家乡是益阳。在那里,我最喜欢中秋节了,在中秋节过节时,自然少不了赏月和吃月饼。
在中秋节过节时,大多数家庭全都会赶回家里,与家人一起过节、赏月,在外漂泊、工作的人都会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诉说思念和亲情。还有人会拿各种月饼去拜访亲戚朋友,见面就会说一句“中秋节快乐”。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喜欢走亲戚,因为过节时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不过,我们也要对给我们压岁钱的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
我来说一下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 ……此处隐藏1773个字……一块面皮新鲜出炉,爸爸一把抢过去,对着我和妈妈挑挑眉,那得意的严神情仿佛在说:“怎么样,你们手速都不行吧?”我不甘示弱,瞪了回去,心里在想:“就他那四十年不变的手艺,面皮都捏不拢,得了吧。”果不其然,爸爸用他笨拙的双手轻轻捧起那片皮,夹了些肉馅放进去,谁曾想,薄薄的肉皮承受不了,那么大的重量,“呼”的一声就散架了。只剩爸爸一只手举着中间有个洞的面皮不知所措。那滑稽的样子逗得哄堂大笑。爸爸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了,离开了这个“案发现场”。
爸爸不包了,那接下来可就是我和妈妈的主场了。我拿起一片皮,再用筷子夹起些肉馅放上去,再用小拇指沾点水在皮子周围“滑”一圈,大拇指和食指收拢,捏稳,一个饺子雏形就算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给饺子“做造型”,这个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比如妈妈喜欢做“夹边饺”,我喜欢做“花边角”,把两边的皮往中间推拢,作为褶子,在捏出些花边,大功就告成啦!我包的饺子细小精巧,得到了妈妈和外婆的一致夸赏:“不错啊,刘婉清。”我被夸得不好意思了,赶紧埋下头去包第一个……第二个……。
不知不觉,太阳送给人们的最后一丝余晖也藏起来了,已经18:00点了。“收工。”外婆一声令下,我和妈妈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仔细一数,居然已经有一百多个了!外婆把饺子端进了厨房,我则去洗手了。
很快香喷喷的饺子就上桌了,俗话说的好:“饺子就酒,越吃越有!”爸爸妈妈开了瓶酒来纪念这个因疫情影响,政府号召就地过年的第一个在武汉的年。
大家一起举杯,爸爸发话了:“今年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年,我们呢,也被留在了武汉。但是哪怕我们没有回到家乡过年,我们吃的不一样是饺子吗?所以尽管放开心,寒冬总会有过去的一天,暖春总会有到来的一天!敬过去的我们,敬未来的我们!”“说的好!”不知谁在起哄。大家笑作一团。
终于开餐了,吃着自己包的,香到人流口水的饺子,看着外面被灯火倒影映衬得微波粼粼的汉江和各家明亮的灯光,真应了那句话啊:“灯与河川,二月人间。”
这,就是这个特殊的年,是万家灯火,是喧嚣人间!
篇十:家乡的风俗作文
代韦
半圆形的竹蓝点缀着几个金灿灿的小圆儿,几百个堆在一起,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从初一至十五,家里的大油锅就一直沸腾着,奶奶的菜刀也响个不停,不用说,我家又炸肉圆子了。
上好的圆子是从选材开始的,面一定是路边老张头家买的,奶奶说那家的味儿纯,肉一定是从老太君家的土猪肉,鱼也一定是小爷爷亲自“上供”的。
有了这几味食材后,奶奶就进了厨房,鱼肉去头,尾取肚子,去内脏、鱼刺、丝。猪肉去毛、皮,切成小颗粒,在姜水上蒸好,面粒用网过几道,加温水和好,发面。
在时间的帮助下,肉与面的味发挥到极致时,三者就见面了。在我们家用了二十多年的铁盆中,三者融合再打几个鸡蛋作为上后所需。
奶奶和材料的手法也是很讲究的,一揪、一甩、一打,一会儿就好了,但很费体力,我问奶奶为什么不用机器?奶奶说机器做的没人做的味儿香。
和好的圆子上有大大小小的疙瘩,像青蛙皮,有一点儿淡淡的黄,比皮肤的黄,还要多几分白。
又发面了一段时候,爷爷上油锅炸圆子了。咱家的老锅发黑油刚进不久就热了,爷爷熟练的一抓手心大小的圆子就好了,一下油锅就发出“赤——”声音,几分钟后用钢网取出放在篮子里的吸油纸上。
吹一下吃一个,没有姜味还很鲜,但吃多了要喝茶打油。
肉圆子是我们家的新年必吃菜,每当吃到圆子了,年也就不远了,就此圆子成了我舌尖上年的一个标签。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作文
杨翰喆东方红六年级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繁华的大城市,武汉。每年的正月十五,等天一黑下来,人们就会跑到街上闹花灯,过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也像往常一样热闹,我们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着汤圆,提议去外面走一走。
大街上果然热闹,灯笼照亮了这个夜晚,赶走了黑夜。看着一个个五花八门的灯笼,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元宵节要挂灯笼呢?”于是,妈妈告诉了我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一只神鸟迷路了,飞到了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了非常生气,让天兵在正月十五的时候放火烧人间。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老百姓们受难,于是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百姓。人们非常害怕,有个老人想了个办法:在正月十五那天摆满红灯笼,放鞭炮,让天兵以为人间着火了,这样就可以躲过这次灾难。果然,正月十五那天,天兵看见人间灯光通明,硝烟四起,就回去禀告天帝不用放火了。人们为了感谢天帝的女儿并纪念这一天,就在正月十五时挂花灯,赏月亮。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
不一会儿就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看到了一个灯笼上写着:凿壁偷光(打一三国人物)。我思绪一动,这不就是孔明吗?我争先恐后地来到兑奖处,说出了答案。一个叔叔笑眯眯地拿出一盒汤圆递给了我,我接过汤圆,高兴极了。
回到家后,我尝着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汤圆,美味极了。真希望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作文
栾若聆华中千嬉城六年级
大年初一,张灯结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大团圆饭——年饭。
我们汉川那吃年饭可有讲究!一般都是正午吃,在吃之前的习俗可多着呢——
早上,妈妈和奶奶早早起来准备年饭食材。我这个不怕累的小孩也会早早起来,穿好新衣,全身都是红色的,代表着红红火火。
穿衣洗漱完毕后,就要去贴春联。贴春联得在年饭之前就贴好,并且这春联也非常有讲究的:平音为上联,仄音为下联。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春联有上、下联之分,上联的开头是一二声,下联的开头是三四声。并且啊,上联在门框左侧,下联在右侧,这是按我们现在的朗读习惯。
接着就是贴“福”字。
听爷爷奶奶说,这“福”的规矩也很多,大门要贴正福。大门是十分庄重,严肃的,所以“福”要正着贴。柜子,侧门等地贴倒福,寓意“福到了”。
我们家的老祖宗也嘱咐我说:“这门前的福得贴里面,不然这福气,全搁别人家了!”
贴完福,就是最重要的祭祖了。
大堂之上,按辈分祭祖。在“栾氏家谱”前依次跪拜。每到这种时候,连空气里都透着严肃的气息。老爷爷(我爷爷的父亲)最先跪拜,这是最老的一辈;接着是爷爷和他的弟弟妹妹;我爸爸和他的同辈兄弟姐妹;然后我这辈以及比我更小的侄儿们。因为家族人员多,所以祭祖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习俗。
祭完祖后大门大开,迎接已经逝去的亲人们的灵魂。此时餐桌上碗筷饭菜已摆好。他们先吃了小半个时辰,接着才是我们入席。开饭前还要放鞭炮,最后才是正式开始吃年饭。
饭桌的C位是“鱼”,但这条鱼是不能吃的,它代表年年有“余”。只有在元宵那日才可食用。
年饭的时间不太一样,除夕,初一这两天都会有年饭。
在老家,每个家庭里的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新年的快乐以及彼此的祝福都是打心底的。不管在哪儿,春节的美好都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