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曾经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袁隆平爷爷为中国人吃饱饭的事操心了一辈子,90多岁还在忙科研,日复一日在稻田里为他的“禾下乘凉”梦而努力。
一辈子做一粒好种子,就要脚踏实地。袁隆平爷爷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院士,更像一个农民。早年在安江农校任教时,他经常打着赤脚在校园走来走去,说这样方便下田。1987年获得英国让克基金奖,他兴高采烈地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报告,同样是一双赤脚。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依然满脚是泥,在试验田里插秧。“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想学好这门科学,离开了田间地头不行。”袁隆平这样鼓励学生扎根田垄。
一辈子做一粒好种子,就要不断攀登高峰。袁隆平爷爷从没想过“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两系”杂交稻研制成功,又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又提出研究兼有“三系”法和“两系”法优点的第三代杂交稻技术。晚年,他更是将目标瞄准海水稻、盐水稻的研究,并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在这条道路上,他将杂交稻从亩产千斤向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延伸,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每年因种植杂交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一辈子做一粒好种子,就要心怀祖国。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引发了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90岁高龄的袁隆平爷爷发声:“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他的话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一生为粮食安全奋斗,一辈子做一粒好种子,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也必将在我们这一代变成现实。
少年强,则国强。学习袁隆平院士,让我们播下做一粒好种子的梦想,做一粒朴实无华的种子,发奋图强,不懈努力,在健康快乐中拔节成长,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