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夕阳还未带走天边的余晖,趁清风还未吹拢睡莲的花苞,趁时光恬静,我又走进了每年暑期回乡度假必去的农家书屋。
“哟,小甘来啦!”大老远就看到书屋管理员王大伯朝我挥手。
“来来来,快让我瞧瞧!”他慈爱地摸着我的头,“又长高了不少啊!”
我晃了晃手里红艳艳的证书,得意地说:“大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今年又评到太仓日报的‘优秀小记者’啦!这一年发表了二十来篇文章呢,您的书屋可是我假期提升写作的好帮手啊!”他一听乐坏了,盯着亮眼的证书,竖起了大拇指:“厉害!快进屋,让我好好看看!”
走进农家书屋的阅览室,王大伯拉着我坐下。他戴上老花镜,轻轻抚摸着绸缎面料的证书,仿佛是他自己获奖一般激动。透过厚厚的镜片,我看到他凹陷的眼眸里泛着点点亮光……
听自家爷爷说,王大伯出生于动乱的文革年代,苦有一腔读书的热情,却败给了残酷的现实。后来他来到太仓插当队知青,干过农活,学过木匠,尝遍人生百态。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当上了我们的村支书,于是着手开始创办农家书屋。怀着一颗圆梦的心,他拿出了毕生的积蓄,不辞辛劳自制书柜,多次奔赴于二手书市场,就是想让村里的大人和孩子闲暇之余有书读。2006年,他成为太仓建设农家书屋的首批响应人……
呼啦,一只鸽子划破寂静的天空,我赶紧收回思绪,仔细打量起了这个近一年没来的书屋。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在简单中蕴藏着朴素与雅致。窗明几净,几张长桌、几把椅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中央,几盆绿色植物装点其中,四个书架上摆满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涉及农业、科学、美食、健身等方面的各类书籍。
我从书架上随手拿起一本书,刚要坐下来看,就听见外头传来了村里的新晋致富能手李阿姨的大嗓门:“老王啊,你真是我的福星呐!我那一亩地原来玉米产量低得不行,去年在这儿借了本讲玉米种植技术的书回去学习研究了几天。可别说,够神的,今年的产量蹭蹭上涨!”王大伯扶了扶他的老花镜,眼眶再次湿润了……
渐渐地,书屋里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像我这样每逢假期来畅游书海的在校学生,此刻静心读书的大叔大伯、婶婶阿姨们,都是辛勤劳作在自家田间的劳动好手。正因如此,这里与别的书屋相比,多了一份温暖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充幸福、快乐、充实的感觉。正如郭沫若所言“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精神”。我想,书是这样,书屋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嘿,这个送你”!正当我陷入沉思时,王大伯拍了拍我的肩膀,递给我一套崭新的冰心文集,扉页上清晰地写着:“继续努力,未来可期!”我看见他的眼眶似乎又红了。我朝他使劲点了点头,心中的梦想从未像现在这般沉甸甸的。
细细品味着这八个字的含义,回头再看看书屋的一切,我突然明白:一个农家书屋,承载的不仅仅是我、王大伯和村民们各自的梦想,所有热爱生活、渴望知识的人们,都在这里精心耕耘着他们的梦。而所有的梦汇聚在一起,不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