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春节六年级作文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六年级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1
春节,我们全国都放假,全家人都聚在一起,享尽天伦之乐。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我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吧:
我们那边,小年会有一件可以大饱口福的事,那就是:每两三个人就可以吃一整只炖鸡。(当然,是一天的量,难道一整只鸡还满足不了你的胃吗?)到了小年,我们的晚饭也就比较的丰盛了,大鱼大肉的。这时候,我们那就会放一种像一个箱子一样的有几十响的大花炮。我们小孩也不甘示弱,吵着让爸妈带自己去买鞭炮。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会去商店里买鞭炮放。
当然啦,一个人玩没意思,一群人玩才过瘾,很多人都会呼朋唤友来玩。这不,我就叫了一群人来我家玩鞭炮。其中,最受大家青睐的就是冲天炮了,虽然叫冲天炮,但在我们手里,却有了不同的花样:一会变成爆破炮,炸各种各样的东西;一会变成水雷,在湖里一通乱炸;一会像一只折翼的小鸟,在天空中一通乱飞(把棍子拔下来再点燃引线就行了。)……
可这段时间大人可就忙了:一边要准备拜年时候的鞭炮,糖等,一边要准备年夜饭的肉类,还要杀年猪,因为除夕不杀生,忙前忙后。不过这一切的忙碌还是值得的:到了除夕,瞧瞧桌上的年夜饭,多丰盛:香喷喷的蛋糕,美味多汁的牛肉,肥美多汁的鸡肉……这么多好吃的,当然不能口下留情啦。于是,一大桌子的美味,就只剩下骨头了。
吃过年夜饭,就得熬夜,熬过十二点,才能睡觉,这叫做守岁。大人就在玩手机,小孩看春晚。春晚里最令人激动的就是主持人倒计时了:5,4,3,2,1。随着欢呼声,新年到了,这时我们会放一箱花炮,这是我们迎接新年的方式。
拜年了,每走一户人家,主人和拜访者都要放一串鞭炮。这时,我们小朋友就可以收到红包了。过完了寒假就要上课了,我怀念着春节。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2
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最隆重的节日就是过春节。过春节的时间是在寒假,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玩,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
首先是离大年三十还有十多天开的迎春花市。每年我们家都会去逛花市。花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最多的是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还有卖春联和年画的;我们小孩最喜欢的是卖小动物的,光看就可以看很久;还有棉花糖、糖炒栗子等等很多小吃呢。
每年我们家都会买一些比如:好运竹、金钱树、百合花等等,妈妈说这能为新年带来好兆头。每年我们家还会买生肖年画和春联,回到家一家人一起贴在门上很喜庆。去年我们家买的对联,上联是“鸿运当头万事顺”,下联是“吉星高照全家福”,横批是“万事如意”。
我在爸爸的老家湖北荆州过了好几次春节,那里是可以放鞭炮的,所以每年年三十晚上,我就会和哥哥姐姐们早早地买上一大堆鞭炮烟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和火花四射的焰火令我们兴奋不已。
新年初一,每个人都穿得漂漂亮亮的,互相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过年的几天,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大人就会捧着手机不停地发大吉大利的短信,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就是忙着“收红包”。现在是十一月,还有两个多月又可以过春节啦!我盼望着虎年春节的来临。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鸡年”在大家的期盼中悄然而至。
我眼中的春节是团圆和欢乐
一家人在春节当天围坐在圆桌上,吃着年夜饭席上小辈给长辈敬酒拜年,亲人间互相交谈。看着春晚守岁,当零点的钟声和炮声交织在一起新的一年到来。这在日新月益的日子里看着落了俗套,但这传统却透着浓浓的年味儿,让老一辈人无不憧憬和怀念!说到这里就想说说闽南人他们是最重视传统了,特别近的亲属围在一起忘却不开心的,把酒言欢好不欢乐!闽南人称作“围炉”因是习俗传承至今又是春节的别称。所以说春节还有什么比团聚更为珍贵?!
我眼中的春节是祝福和亲情
春节这一天许多人在家过年,享受着亲人间的关怀和温暖。但还有一些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风雨兼程,他们就是边防士兵,过年了他们依然承担着保卫我们的祖国这项重任我在春晚看着直播的视频,透过贴着春联的窗户,只见五六名边防士兵在寝室里一起吃饭不时碰杯,没有交谈的声音但他们之那若隐若现的战友情在不知不觉中挥洒情似亲情,此情此景让我不再为他们无法投入亲情的.怀抱感到哀伤,战友们并肩作战让他们不再孤单!放飞我的祝福!静静的享受亲情的季节亲情的季节!
我眼中的春节是串门儿
每一个春节相信是孩子们心里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各位家长忙碌的日子。大年初一到初六,在各个商场会看到人们穿梭在人群中。叫卖声音乐声,不绝于耳。我和家人带着礼品串亲友,陪着他们亲切聊天听着他们的殷勤叮嘱:”过年了,懂事了好好学习”离开时收获满满的红包是我最开心的时刻!这就我眼中的春节她让人们幸福让人们亲情凝聚给人欢乐!
我眼中的春节是团圆和欢乐是祝福和亲情是热情的迎接,她拥有春天的丰盈和美丽。过年了我和家人一起贴春联,火红的春联挂在门上,迎接新的一年。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具有浓浓的京味,而我的家乡:潍坊,那里的春节,也具有独特的鲁味。
潍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这一天,我们得煮腊八粥:用红米,黑米,薏米等煮成。同时,腊八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剥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不过看到泡好的蒜色如翡翠,一切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儿就重了。这一天得祭灶:把各种祭品放在灶台前,还得有糖,粘住灶王爷的牙齿,免得他上天说坏话。与此同时,这一天还要上坟:把死去的老祖宗带回来,供起来,天天水果、饺子不得中断。同时还得点上香烛,让其和活着的人过个团圆年。
过了二十三,“春运”大移民开始,船票,机票,汽车火车票,往往一有班次,票就被一抢而空——哪怕是站票。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外边的人忙着回家,家里人也不敢怠慢:大扫除,买鞭炮,备年货,准备打一场“春节攻坚战”。
除夕到了,人们各归其所。农村里,家谱得摆出来,但绝不能让出嫁的女儿看到,因为她们要跟丈夫上夫家的谱。正因如此,有时还会拒不让进门。年夜饭得包饺子,包饺子前得放鞭炮,以示吉祥。那么饺子是谁发明的呢?带着疑问,我查了史料——医圣张仲景在民间时冬天,老百姓由于烽火连天,缺衣少食,染上冻疮和其他疾病。张仲景见此,下定决心,为穷人治病,他买来面粉、羊肉等御寒食材,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于大年三十子时(二十四点)将其发放给穷人,故又称“交子”,后演变成饺子……年夜饭吃完后,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我可没这精力,但是刚睡下便被烟花吵醒,只得寻一间隙入睡……
正月初一来了,这一天要由长子带领男丁,放着鞭炮,绕着老祖宗的坟走上一圈,同时还得相互拜年。
初一完了就是十五,这天晚上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灯就早早亮起,看灯前,大家吃顿元宵,以祝团圆。灯火通明,许多展出大型花灯的街道成了“步行街”成千上万的人来一睹花灯风采……
过了十五,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