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天是阴的,雨是涩的。一大早,爸爸开着车,冒着蒙蒙细雨,带着我前往藕塘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同时也去悼念安息在那里的一位亲人——我的曾祖父。
爸爸说,我家的祖籍就在离烈士陵园西南大约5公里的一个村子上,他的爷爷,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是一名老红军,经过很多场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但是,就在第二年的秋天,美帝国主义入侵了朝鲜,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跨过了鸭绿江,英勇地奔赴朝鲜战场,这其中,就有我的曾祖父。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我志愿军打退了美帝国主义的入侵,灭了他们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威!战士们凯旋归来,我的曾祖父也回来了,不过,他的遗骸是被人捧着带回来的,他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朝鲜,把无限的忠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他魂归故里,长眠于此……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走在陵园的小道间,一排排墓碑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安静祥和。我一边瞻仰墓碑,观看碑文,一边听爸爸为我讲述曾祖父的英雄壮举: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曾祖父和他的战友们一个个相继倒下了,但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一道“人墙”,阻挡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此时我的心异常的沉重,思绪被带到了炮火纷飞的年代,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惊心动魂,气壮山河,刹那间定格成为永恒……
来到烈士陵园广场,我们把从田间采集的鲜花,亲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轻轻地放在献花台上。站在高大的烈士纪念碑前,放下雨伞,任雨水淋湿了自己,落下的是雨,流下的是泪,怀着虔诚的心,郑重地鞠躬,敬礼……
归途,我默默地沉思着。回到家时,《新闻联播》中正在采访西藏某边防连,他们驻扎在海拔4230米的地方,在零下20摄氏度的寒夜里站岗巡逻。连长舒彬说:“不要问我在哪里,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不要问我是谁,我只是一块小小的石头,任凭日晒风吹,不移戍边之志。”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畏严寒与孤独、坚定不移地守护家园的意志啊!我不禁为之肃然起敬!我的身上流淌着曾祖父的血,跳跃着一颗和曾祖父一样的爱国心,我在心中默念道: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块“小小的石头”,屹立在风雨中,任凭风吹雨打,不移报国之志,和千千万万“小石头”一起,筑起一道永不倒下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