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开始读书的时候,最注意的莫过于一本书的故事情节了,爱看有故事的书,而对那些几乎毫无故事可看的天书则“冷眼相待”。
《鲁滨逊漂流记》,便是一本有故事可言的书。书中用它那独特的摇摆情节,通过主人公的艰险经历,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自然世界,也勾起了我们对外面这个世界的无限想象——要是我也在一座海岛上,那该多好。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向往诗和远方的源头所在了。而远方究竟有多远,书中也许是故意没有说出来,而这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寻。
再比如,在小时候读的童话故事书中,王子历经千辛万险,最终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美好结局,也总是能够符合小时候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纯真认知——世界本来就该这么美好,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顺乎自然。
到了后来,渐渐接触到了那些“毫无故事可言”的“天书”——散文。刚开始,我对这类文章还是很抵触的,它们内容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我的阅读兴趣。但是,随着老师的教导的加深,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开始从脑海里浮现出来,这种思考,不就是类似于散文中的思考吗?
“来一场心灵与文字的美丽遇见,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也许这就是一个新的开始,散文慢慢地进入了我的阅读生活。每当读散文时,总有一种感觉,文章讲的也是故事,是思维的故事。而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些就是我想表达的思想。
现在,我读书已不那么拘泥于情节了,甚至不再局限于内容。虽然少了像从前那样的精彩故事,但却多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比较起来,也是很值得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其中也就体现了思想的重要吧。
对于读书,人们通常会有很多的思考。例如,为什么要读书,怎么去读书,读什么书等等。其实,我们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
读书,亦是读人心,品人生。书中的每一点滴喜怒哀乐,都是世间最伟大的人类思想的富集。当你书读得多了,心中的人文积淀慢慢的丰富起来时,就会发现,原来用这种眼光去看的世界,真的很美好。而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也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我们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能够及时发现而已。
人生的长途汽车在缓慢前行,读书的旅程也将继续,不妨在此旅途的过程中,用心去体验生活,好好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品读人心,品读人生。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因为,十里春风,不如你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