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时能回还。”作为一个潮汕奴仔,我对这首“过番”童谣是再熟悉不过了。
从小,一有空,爷爷就经常给我讲潮汕人过番的故事。爷爷告诉我,潮汕是著名的侨乡。以前,为出国谋生,潮汕人带一块水布、揣一把自家田宅的泥土,乘坐“红头船”,过番下南洋。潮汕人行孝顾家的观念浓厚,远离故土,乡愁难解,交通不便,漂泊的游子只好用书信传递思念。华侨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银钱,便是“侨批”。一封封侨批就是一部部踏浪而来的华侨奋斗史,诉说着侨胞漂泊海外的艰辛,浸透着他们对故里的一片深情。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参观侨批文物馆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封侨批——“哀之父母生吾哺劳,生不能尽养,死不能尽哀,不能亲侍膝下,亲视含殓,子职有亏,罪孽深重。本想回家奔丧,皆因天涯远隔,况又身边如洗,两手空空。”那时候我还小,这封侨批理解起来还有难度。妈妈告诉我,写侨批的人失去亲人,却因囊中羞涩及路途遥远无法及时回家,内心饱受煎熬。听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他们无奈垂泪的样子,也不禁有些感伤。
虽身不能至,心系桑梓的侨胞却从未忘记过他们的根。潮汕大地上留下了他们无数的印迹。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改革开放、特区建设,他们从未缺席。爱国乡贤李嘉诚把办好汕头大学当作毕生的事业,至今为汕大捐资31亿港元。林百欣和谢易初家族等爱国侨胞都为潮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爱国侨胞的扶持下,汕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秉承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乘风破浪、一往直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40年间,汕头经济特区从最初的1。6平方公里,扩容到2064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突破1000亿元。昔日的小城已然发展成为开放繁荣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谱写出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如今,汕头成功申办亚青会,被称为“世界级超级工程”的海湾隧道顺利贯通,汕汕铁路有序推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一个潮汕人,我倍感自豪!
欣逢伟大的时代,我们心怀感恩;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重任在肩。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身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一定要发奋读书,锐意进取,争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在新征程书写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