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2021-09-14 16:17:09
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篇一: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腊月二十八这天,我们就不能像前几日那样无所事事了。奶奶从屋内拿出前几日买回来的灯笼,我们马上就有事可做了。我和妈妈负责把灯笼一个个打开,粘贴好,然后递给爸爸。爸爸找来一把长梯,搭在门前的树上,然后提着一大串灯笼爬上梯子,把灯笼挂在树枝上或者树干上。忙活了一上午,几十个灯笼全都挂在树上。看着满树的灯笼,年味也就更浓了。

——徐浩艺《挂灯笼》

篇二: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每到腊八这一天,家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熬腊八粥,而是酿大酱。说起大酱,这可是我们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物。酿大酱的时间可长可短,没有明确的规定,听大人说,酿的时间越长,吃起来就越香越美味,我并不知道是真是假——一是我没有亲自酿过,二是家里的人从不允许小孩子轻易打开装大酱的缸子。

要酿成一缸好酱,首先要把缸反反复复洗干净,然后把黄豆煮好放凉,一边放进缸里,一边抓大把的盐洒上去。等都放完了,就铺上一层纱布,放在阴凉的地方酿上十天半个月,再打开后,又继续放黄豆和盐。这样一直打开又封上,就酿了满满一缸大酱。

等过了寒冷的冬天,家人们会舀一勺做个大酱汤,煮鱼炖肉的时候也必然会放一大勺。可以说,没有大酱,生活都少了许多味道。

——崔俊宸《酿大酱》

篇三: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听妈妈说,在老家临近春节的几天,家家户户都很忙。按照村里人的习俗,是必定要在一年结束之前赶个集的,就是为了能在过年时吃好喝好。

赶集那天,太阳刚刚升起来,晨光照亮大地,就会听到屋外各种声音,路上小孩的嬉闹声,大人的叫喊吆喝声,还有鸡鸭鹅的叫唤声,全都像大杂烩似的炖在了一起。道路上,不论大人小孩,全都清一色地穿着红红艳艳的衣服,背着一个大竹筐,好不热闹。

来到镇上,赶集的人多得不用说。卖豆腐的,卖春联的,卖鸡鸭鹅的,各自吆喝着。小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必定是糖果店了。即使不买新衣,也想买几袋花花绿绿的糖果,那可是过年是向伙伴们炫耀的资本。大多数老太太都是买点针线和布料,准备来年得闲的时候缝缝补补做点针线活。

赶集时,绿豆腐是人们必须要买的。豆腐摊上人头攒动,他们接过一袋绿豆腐就顺手放在背后的大竹筐里,和猪肉、苞谷粉一起背回家。那绿豆腐不仅好吃,还清热下火,过年时天天吃着大鱼大肉,还可以解解腻。而苞谷粉用热水一冲,香香甜甜一大碗,吃起来也是十分方便的。

等到背上的竹筐装得满满的,人们就心满意足地回家过年了。

——夏桉祺《赶集》

篇四: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在我们湖北随州,每到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打糍粑可不件容易的事情。先将糯米蒸熟,然后放到一个大铁盆里,再找来打糍粑专用的木锤洗干净,就开始打糍粑了。

大人们抡起木锤,使劲地砸向铁盆里的糯米,没砸几下,便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又换一个大人上场。我小时候并不懂得打糍粑有什么,只是觉得好玩。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懂得人们打糍粑,是要将过去一年的霉运都砸到糍粑里。

等盆里的糍粑被打得又软又黏,大人们就用手快速地捏成一个个圆饼,摊到旁边放凉。我最喜欢吃煎过的糍粑了,外焦内软,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味在口中回味,其实也是把存了一年的霉运吃掉,这样来年就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沈欣妍《打糍粑》

篇五: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大年初二这一天,按照广东人的规矩,我们早早地吃完早餐,就要准备去祭祖了。大人们带上纸钱、香烛、鞭炮之类的东西就出发了。男的负责去挂鞭炮,女的就随着鞭炮声开始烧纸钱、点蜡烛,这也叫上香。上香时,每个地方都要插上三支香和两根蜡烛,然后再往神台上倒三杯茶,大人们带着我们小孩子双手并放在胸前,往神台恭恭敬敬地鞠三个躬。这样,祭祖就完成了。

祭祖回来,家里的人们免不了要围聚在一起吃饭。等人们都走了,即使地上很脏,我们也不能扫地,大人们说,怕扫走了财运。

——周瑞琪《大年初二》

篇六: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每到除夕这一天,村里各家各户都会准备两大筐美味,扣肉,白切鸡,叉烧,还有青菜、米饭、酒……这些美味佳肴可不是自己吃的,而是要挑着上山,去祭拜我们的老祖宗。

走在上山的路上,随处都可以听见“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大家的脚步便走得越来越快。来到老祖宗那里,我们就把食物端出来,一一摆放在前面,然后大人小孩依次跪拜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每当这时,我总会在心里默念着:老祖宗啊,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赶走霉运啊。

拜完老祖宗,大人们就开始烧纸钱,放鞭炮,让老祖宗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

——梁耀祖《祭祖》

篇七: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大年初一这一天,老家的人们都会制作萝卜糕。这是用萝卜和糯米制作而成的一种糕点,有人也喜欢在里面添加不同的食材,吃起来也是各有各的风味。萝卜糕蒸着吃也行,煎着吃就香了,香甜可口的萝卜糕成了家家户户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祭祖时不可或缺的祭品。

——吴泽豪《萝卜糕》

篇八: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除夕夜,爸爸祭灶王的时候总会叫上我。他先把阳台上的杂物全部移走,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放一个铁桶,在里面烧纸钱。一股浓烟徐徐上升,在阳台上久久没有散去。我看着火势慢慢变小,就赶紧将手里的纸钱投进铁桶内,让它继续燃烧着。等纸钱都烧成灰烬,只留下点点火星子后,爸爸便叫我端着祭品进了厨房。

提前处理的白切鸡放在厨房的炉灶前,瓜果和其它菜品围着摆了一圈。白切鸡前面,放了五个小酒杯与茶杯,旁边插上两根红蜡烛与三支香柱。这一切准备完毕,爸爸就将酒和茶倒在地上,然后对着灶王像双手合并放在胸前,鞠躬三下,嘴里念念有词的,都是说着希望达成一类的词。接着,爸爸让我也像他刚做的模样,向灶王祭拜。这样,祭灶王就算完成了。

——曾宝盈《祭灶王》

篇九: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和其它地方一样,山东人的春节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开始的。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人间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所以人们都要在家中祭灶,送灶王上天。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人们把这称为“扫尘”,寓意着将一切不吉利的事物扫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高欣然《小年》

篇十: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除夕这天,我们全家人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妈妈很早出门买菜,为今晚的年夜饭做准备。按照老家的习俗,年夜饭需要做九道菜,寓意着长长久久。鱼,卤菜,干锅,生菜……一一摆上桌,非常丰盛。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这一桌的饭菜,肯定是吃不完的,而且也不能吃完,这才叫“年年有余”。

这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聊着天,一边嗑着瓜子,离跨年的时间就越来越近了。等到零点的钟声敲响,我们就拿着烟花来到屋外。大家都在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显得格外亮眼。

——董舜戈《除夕》

篇十一: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晚上,人们一起来到山上的祠堂舞龙灯。十二个强壮的青年中,一人举着龙首,其他人则举着龙身和龙尾。所谓的“龙灯”,不过是用竹子和红纱布做成的,远看倒还像那么一回事,细看却威风全无。

人们举着龙灯,跟着一些吹唢呐的老者,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往下一个祠堂走去。等走到后,那个祠堂的队伍也跟随着一起出发,继续往前走着。

伴随着山下的人们燃放的绚丽多彩的烟花,舞龙灯的队伍越来越长,倒真成了山上的一条龙。

——方支昱《舞龙灯》

篇十二: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自从我学会了写毛笔字和写春联,这几年里,快过年的那几年,我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家人的,爸爸公司的,亲戚朋友的,左邻右舍的,甚至是陌生人的,他们的春联都归我包了。

春联纸上的图案一般都是“左龙右凤”,这也让我可以很好区分上下联。横批倒是简单,一般都是“吉星高照”“紫气东来”“万象更新”之类的话语,可以随便搭配。可春联的内容却让人烦恼,各家有各家的要求,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总是挑来挑去。

于是,我索性提前写好春联,父亲和母亲就成了我的春联“销售员”,帮着我把春联“卖”给了亲戚朋友。

这其间,我还得跟着书法老师去各个现场现场挥毫送春联。虽然忙了些,但是每一幅春联都饱含着我对大家的新春祝福,每一个笔画中都流露着新年好景新气象。

——张梓烽《写春联》

篇十三: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大年初三,祭祖是我们村里铁板钉钉的规矩。那天,我们挑上全村最红最大的灯笼,这样逝世的祖先就能一眼找到自家的老房子。来到祭祖的地方,大人把灯笼挂在房檐两侧,然后进屋把里里外外打扫一遍。

等打扫完毕,男女老少就都进了屋,一屁股坐在地上。大人们拿出一壶自家酿好的米酒,几碟花生米,摆放在前面,然后盘腿坐在那里,与逝世的家人嗑嗑家常,报个平安,说到尽兴处,就端起面前的米酒,先往地上洒上半杯,再小啄一口剩下的米酒或者一饮而尽,而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滑过两行清泪。小孩子们是沉不住气的,他们先学着大人的样子盘腿坐着,手里也拿着一个杯子,只是里面装的不是酒而是白开水或者茶水,滔滔不绝地聊着天。

等祭祖到了尾声,大人们起身收拾收拾,有的抱起熟睡的小孩,有的拿着三支香柱点燃后插在香炉中,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回家了。

——胡慧敏《祭祖》

篇十四: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老家有一座房子,是专门拿来祭祖拜神的。

每到除夕这一天,我们就会端着几碗米饭,拿出一只白切鸡,带上一壶酒、一壶茶,往祭祖的地方走去。

来到这里,每人手里拿着三支香,一边鞠躬一边念念有词,让老祖宗们保佑子孙平平安安。然后烧纸钱,放鞭炮,热热闹闹地祭祖后,就要回家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

——李雨桐《除夕》

篇十五: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

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小姑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过年要吃的腊肠、板鸭,还有其它的腊味。

这其中,制作腊肠是十分繁琐的,但对于小姑来说,那就是得心应手了。小姑先把猪肠洗干净,晾晒后变成一条条透明的“管子”。然后,选择肥瘦相间的猪肉,细细剁碎,再配上各种香料和调料。虽然辣椒是必不可少的,但小姑想着我们一家在广东生活十余年,吃辣的本领自然是不能跟她比的,所以会少放很多。

等猪肉腌制入味后,小姑就一人把猪肉灌入猪肠内,然后用棉线扎成一节一节的,放在太阳下晾晒几日,就给我们寄过来,以备过年的时候吃。

——余地青荣《腊肠》

《北京的春节仿写小练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