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题记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所著,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
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充分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书中的葛朗台老头十分富有,却误读了金钱的含义,他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一无所获。他对金钱吝啬,为金钱疯狂,金子是唯一让他牵挂、令他动情的东西。尤其是他临终前仍想要牧师的十字架这一动作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的贪婪和对金钱的渴望。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儒林外史》里那个怕费了烛火的严监生,一个想要更多,一个想再省点。
可葛朗台仍是个悲剧人物。上帝赋予他的不过是个黑色幽默罢了,他虽富有却不拥有,他只能守着他的财富来满足他对金钱的渴望。就像中国古话说的:“金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像毒品于吸毒者的吸引,葛朗台对金钱,也只是本能地、不自觉地想要罢了。或许葛朗台原本是纯真善良的,但他遇上了社会的阴暗面,变成了他从前不曾想过的,冷血拜金的模样。
细想这一幕悲剧,它其实不仅仅讲述了葛朗台一家的悲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时代的洪流很强大,可以置人于浪尖,亦可以推人至崖底。金钱取代门第成为权力的象征,财富的多寡成为划分等级的新标准,于是,对金钱的贪欲潜入人们的灵魂,散发出了铜臭。由于对社会形成这一认识,巴尔扎克把握住了以拜金主义为核心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历史内容。人们不再信仰上帝,而崇拜起了金钱。对财富的追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进步,又使人性产生异化,正是对金钱的贪欲,扼杀了人们的感情,冷漠成了人的面具。
周围的人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被吞噬着生命。欧也妮却像一股清流,她对待金钱的态度是与众不同的。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但金钱对她来说既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一心向往天国,只有圣洁的思想,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不断援助受难的人,她用金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她将金钱用在了刀刃上。巴尔扎克满怀同情与赞美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为金钱遮蔽的黑暗社会里寻到了一抹光亮,为她作为无辜牺牲者的命运而感到深切同情。
河马不是马,蜗牛不是牛,金钱也不是原罪。每个人对于金钱的解读不同,所以有慈善家,也有剥削者。但其实这一家人不过是殊途同归,都成了资本主义的祭祀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