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节奏马不停蹄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只学会了麻木背诵古文或是诗词,很少有人会去深深体会其中的美。殊不知,在一首首名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它又有什么不同的诗意。每个诗人都是自己的传奇,每首诗词都有它的故事。
我第一次感受到古诗的美是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儿童文学中读到它,我被这无法言说的美给震惊了。这美,仿佛云端开放的花朵,使人心旷神怡;仿佛深渊中蓦然绽放的光芒,惊心动魄而又平淡无奇;仿佛空旷的田野上传来的歌声,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这样瑰丽绝美的文笔,总会让人心驰不已,但仔细想来,却又难以捉摸。李商隐有许多“无题”的作品,这首诗也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实际上,它也是一首借瑟为隐题的“无题”之作。
后来了解了李商隐的身世后,才知道:李商隐后半生身陷“牛李党争”,仕途坎坷、生活困难,这样的生活使他身心俱疲。晚年的他身患重病,《锦瑟》相传是他写给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
梁启超曾说:“这首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对于这首诗,最好的解读就是,如果你也不知道诗的含义,不必问任何人。脑子里浮现出什么画面,那就是正确答案。
从那以后,我迷恋上了李商隐的诗以及唐诗的世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沉醉在诗的世界里,我无时不刻感觉这画面是美好的,生活是更加美好的。而诗人的感情更令我沉醉:在“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我体会到了白居易在听琴时的忧伤;在“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中,我体会到了李贺在将死之时的悲痛;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我感觉到了杜牧对国家的绝望……
而我体会到词的美,是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那是一个月明风清的夏夜,我和妈妈走在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是茂密的绿树,知了在树上不时鸣叫两声。在繁枝绿叶的遮映下,一轮弯弯的月亮竟显现出来。我抬头望着这轮明月,一句词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我情不自禁地吟了出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妈妈笑着接下去:“剪不乱,理还乱,是离愁。”我点了点头,心里细细品味这两句词。
回家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这首词是他在南唐灭亡后抒发亡国之痛而写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里的“别是一般滋味”便是李煜面对亡国之苦的离异思念之愁。王国维对李煜的词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说的就是李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进了词里,把词提高了好几个台阶。
后来,李煜在极度痛苦之中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优美的语言和深切的情感,都使我感受到了词的美。
文字之美,是其他一切都无法媲美的。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把文字之美做到极致,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在各种情景下的各种情感。在生活中带入这些诗词,让生活中增添更多的古典美,让生活中增添几分诗意,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