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春联。
春联最早的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的神像,用于驱秽辟邪。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上部分画神像,下部分写春词,神像用于祛鬼避邪,而春词用于祈福。再经几回演变,就演化成了现在的年画和春联。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为了辞旧迎新,避邪除灾,它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人家门前的春联,都是市面上售卖的成品春联,有些重风俗的老人,却依旧保持着过春节时手写春联的习惯,更有文化的老人还会自己对春联。春联讲究对仗工整,简洁精巧,常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书写春联时常用红色的生宣纸,墨块也要经过细细研磨,写好后还可以在上面镀一层闪粉。写好的春联晾干后要用重物压平,再用米制的糨糊粘好,这样不易脱落,足够可以保存到下次“辞旧迎新”。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春联作为非物资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值得传承,春节贴春联的风俗习惯也得以延续。希望大家有机会时可以选择手写春联,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风俗特色。作为生活在科技时代的中华儿女,我们在享受科技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传统。任何人都不希望中华民族的独有文化在科技中失传,那样正如一幅颜色鲜艳的美丽的画卷褪去了色彩,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贴春联的传统风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论何时都不会,也不能被科技所取代。同学们,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努力练字吧,待到下个春节,我们一起写春联,贴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