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到的。
在我的印象里,清明前后那几天,天空都是雾气弥漫的,还不时飘起一阵雨丝,老天像是在为逝去的人们哭泣。最近几年,扫墓已成了尽孝的方式之一,我们也不例外,伴随着车窗上“滴滴答答”的雨声,不一会儿就到了太爷爷的墓地,我们一行人穿着黑衣黑裤,冒着风雨爬上了山坡,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庄严肃穆,连一向嘻嘻哈哈的小舅舅脸色都是凝重的。
烧香、祭拜、摆酒,人世间该有的一样都没少。我们放下了伞,每个人手捧一束白菊花,按从大到小的辈分依次祭拜,因为太爷爷生前曾告诫过我们长幼有序,不能乱了辈分。空旷的山顶上不时飞过几只乌鸦,风云萧瑟,时间格外漫长。
连着便是摆酒了,外公拿出10个酒杯,每个酒盅里都倒上八分满的酒,再拿出10双筷子,最后摆出花生、毛豆等太爷爷生前爱吃的菜,所有的人都围在圆桌旁。不知过了多久外公喊了声“吃饭”,每个人才抿了一小口酒,因为等太爷爷祭拜完了,世人才可以动口,这是逝者为大的礼仪。
雨好像渐渐停下了,可我们还站立在迷云之中,雾还未散去,我们也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只听到低沉的呜咽声萦绕在山头,好一会才停了下来。
下山途中,路似乎泥泞了不少,一脚一个洼,一行人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太奶奶听到老伴的墓好好的才松了口气,寂静也被打破了。到了家,一人一口酒,散去了寒气,这才就是所谓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