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的味道鲜香扑鼻,是无可替代的,是独特的,是饱满的爱。比起孩子嘴里的糖,那甜甜的味道也不过如此。
每过新年,我们家就会做上我喜欢的腊肉。除了腊肉之外,还有:腊肠,熏牛肉,熏鸡,各种味道独特,耐人寻味。我们家也会自己做,虽然没有在家乡那边做的那般好吃,但还是那熟悉的做法,熟悉的亲情。
做腊肉。我们一家去超市里买了又大又肥的五花肉,妈妈说:腊肉要越肥越好。拿回家之后,把肉切长方形状,不可太厚,也不可太薄,所以都是妈妈亲自切。在切好的肉上面均匀的抹上香辣调料,我觉得这是决定腊肉味道的时候。我抹调料的时候小心又小心,担心把调料汁抹偏了,又担心这里的抹多了,那里抹少了,小心的翻来覆去,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就这样金黄金黄的肉抹好了,香味传遍了厨房。后面用绳子将腌制好的腊肉拴好,挂在阳台上,晾晒个3-5天,腊肉就做成了。(不过妈妈说这是在东莞的天气,晾晒时间比较短,要是在老家天气不好,那时间可说不准了)闻着那扑鼻的香味,我迫不急待的想要吃到那家乡特有的味道,妈妈慢慢的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急,慢慢来……”于是,我们又把肉拿到了一个专门熏制熏肉的炉子里,熏了多少分钟,我也记不清楚了,香喷喷的腊肉就正式做成了,又麻又辣最是好吃。当时姐姐还在国外,我们非常想念她,就把腊肉照片发给她,远远的勾起了她那浓浓的乡愁。
去到四川,我们有个习惯一直保持着:每到春节家族长辈就会聚集后辈们一起祭祖(我们那里叫上坟)。每次去都会准备一大堆好吃的:糖果,五花肉,花生,一整只鸡,各种好吃的,看着就嘴馋了。但是这些好吃的都要等到祭祖仪式完成之后才可以吃,在爷爷的眼里:要等祖先吃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吃。这里我一直表示疑虑,在妈妈那里得来解释,这是对去世了人的一种怀念,尊重。
在老家,爷爷总是请客。四五桌,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吃饭,这是在老家特有的年味,人多,年过的热闹!我坐在爷爷的旁边,爷爷总是帮我夹菜,嘴里念叨:“琪琪多吃点,吃多了长身体,长大了给爸爸妈妈分担些家务,好好读书,以后有好工作,让爸爸妈妈放心……”说着说着就给我夹一块又大又肥的五花肉。我不喜欢肥肉,但是,碗里的这一块是不同的,它含着浓浓的亲情。
亲情和爱就像碗里的这块:又大又肥的肉,浓浓的,味道特别的,是没有相同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