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年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灌壶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我们唱着年谣,一起去追寻“年”的脚步吧!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的习俗由战国时的桃梗(桃符)演变而来,五代后蜀君主孟昶题写在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明朝皇帝朱元璋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从此“春联”这个词正式诞生了。之后贴春联、贴年画的习俗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人们在除夕夜有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其乐融融。团圆饭上菜式丰盛,鸡和鱼必不可少。鱼象征年年有余,鸡代表吉祥如意。饭后家人们边观看春晚边组织各种玩乐活动。零时整放鞭炮,整条街碎红满地,喜气洋洋。但是现在提倡文明过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哟!
大年初一的首要任务是给爷爷奶奶拜年。长辈们给晚辈发红包,俗称“压腰钱”,勉励儿孙在新一年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初二去姥姥姥爷家拜年,初三以后给亲友们拜年。
家乡春节的习俗蕴含着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过年了,放眼中华大地,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