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天是冷的,大地银装素裹,可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却削弱不了人们对春节的热情。
在我的家乡安徽阜阳,每当踏入新年的第一天便就被浓郁的年味所覆盖。除夕那天,我们那儿便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张灯结彩。
小孩们都提着灯笼,手里攥着大人们给的压岁钱,跑去小货摊买摔炮玩。而大人们则走街串巷,互赠美食。手里会提着篮子,里面放上糖炒年糕,喜味馒头等食物,送年糕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送馒头寓意蒸蒸日上生意兴,虽然礼物不是很贵重,但却寄托了乡亲们美好的祝福。街坊邻居们都围坐在村里院子最大的一家里,欢声笑语一阵阵从院中传来。
等一过十二点,人们便各自回家了,守岁便结束了,这并不代表人们回家休息了,而是新一轮热潮要来了。
回到家中,家家户户拿来一个大盆放在院子中央,把“宝塔香”摆在里面。
这个东西虽然叫“宝塔香”,但实际上就是比普通用来拜佛的香稍微粗了一点,高了一点。
“宝塔香”“宝塔香”,香如其名,它的形状似塔,可我却觉得“宝塔香”其实更像蛋糕一点,还不如叫它“蛋糕香”呢!它的形状是里一圈外一圈,一层层的叠落下来,红色的外皮像草莓酱,自然地淋在上面,而灰色的石灰则像巧克力味的面包,被紧紧地包裹着。若不是香上那星星点点的火花,我可能真的会把它当成蛋糕来看待了。
等过了一点,人们就会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在“宝塔香”周围铺上垫子,大伙们团团围坐,待在第一层“宝塔”被烧完的时候,当家的家主就开始祷告了。等家主祈祷完后,人们就都双手合十,紧闭双眼,开始祈福了。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漫长,但对于那些顽皮的小孩们来说,却是度日如年。于是装模作样地瞎动几下嘴,便想偷偷溜出门去,玩那还未燃放完的烟火。但一般情况下来讲,小孩子定是还没走出去几步,便就会被大人们给拉回来。抓到了自然免不了受批评,此后,小孩子在这个时间段也不敢再乱窜了,安安静静地祈福去了。
有一些大姑娘们、小伙子们,定有一点难以启齿的小愿望,比如希望自己变得漂亮些啊,快点找到男/女朋友啊诸如此类。这些人脸皮薄,不好意思讲出来,便会用笔在小纸条上写下愿望扔进盆里,让它和“宝塔香”一起燃烧殆尽。
听奶奶说,“宝塔香”是用来供神仙的。它会化作一缕缕青丝,升腾到天宫,成为了送贡品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位。玉皇大帝看到贡品,又想起今天的日子,便会摸着胡子大声笑。心情一好,玉皇大帝大手一挥,愿望就实现了。
“咣—咣—”十二点到了,我放下手中未燃放完的烟火,便往家里赶去。奶奶他们正在做准备工作,和印象中的香差不了多少。我似乎又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祈福时都只是敷衍性的张了张嘴皮子,根本就没有正经过。奶奶也因为这个说过我不下三次,但每次我都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如今再聚鼎香旁,祈盼无声自难忘。”现如今,我们又在“宝塔香”旁边重聚,祈愿时是没有声音的,但刻骨铭心的牢记心中的,只有自己知道。小时候没有好好体验我们安徽独有的风俗,现在,我定要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次祈愿。
我端端正正地坐在我自己的蒲团上,大家交换了一下眼神,十分默契地合上了眼睛。奶奶的低吟声从我耳边传来,声音十分地庄严,似乎在参加一个隆重的演讲。
良久,奶奶没了声音,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忽明忽暗的香火。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初中;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但我只要往前走,就没什么能拦得住我,满怀希望就能所向披靡。
新的一年要来了,旧的一年要走了,年虽不是那个年了,但是年味还是那个味,我相信,有这些习俗在,不管自己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夜幕降临了,青烟从庭院中升起来了,我的梦想,会随那青烟飞向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