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星期四,我们又集合在了杨校长的生活化智慧课堂里。但是这一次的课,和以往两节都不同——这次的课,不是在操场上,而是在教学楼内。因为,这不仅有老师和家长们来听,而且是我们六年级在校的最后一节生活化智慧课堂。
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在五楼多功能厅集合,开始了我们的第三节课。校长先给我们看为了这次课程的备课,然后让我们猜这是备了多长时间的课。同学们有的猜是一个小时,有的猜是半个小时,还有的猜是四十五分钟。但是校长告诉我们——都不对。这个课,备了半年——从年前的“走进墨子纪念馆”活动开始。
由此可见,校长对课程的认真,是尽心尽力的。从而,也引出了这样一句:“写多少与时间无关,与内容有关。”
通过杨校长的这节课,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观察的知识,收获了很多。
观察,主要有三项:1。四处留心皆学问。只要认真观察周围,总能发现新的知识、道理。2。在眼里一定要看有意思的事情,不是讨人嫌的。如果每天都看,是有学问的人;如果每天都看有意思的,是快乐的人。就像我们认为,花开花落是正常的,也是开心的——一些花落下之后会结果实。而《红楼梦》里描写的林黛玉则恰恰相反,她是看见花落了之后就很伤心,想给花儿进行葬礼。不过,我认为她这样并不好。因为她过于悲伤地看重在一个时期的物品,而没有往好的方面去想,使自己很难受。3。大学问,大智慧,大发现的来源——长期的观察。我们要在观察中学习。学习时,要读两种书:一种书是有字的,一种书是无字的,也就是大自然。就像校长看到了紫藤花,想到了它像瀑布,很香,又想到了学校里的学生和校训。从而,延伸到了写作文时,要先说明写的是什么,然后让别人明白像什么,最后告诉别人自己想到的。想到什么是最重要的。
人最大的本事,是“想”。“想”让我们的知识丰富和深刻。每天都要用眼用脑用心,去看,学,想。从苏轼的《题西林壁》中,可以读出:说明一个道理很难,但是观察要从不同方面去看。学习要改变,创新,不知道的要尽力知道,去探索未知。可以询问老师、读书上网查找资料、请教家长、询问同学……如果看到了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就不会搞懂其中的道理、关系。
写作时,如果我们很有学问,便是“言之有物”,反之则为“言之无物”。写作时写得很明白,别人喜欢就是“言之有趣”,无论干什么都需要“言之有理”。
课堂最后,校长还送给我们六年级同学今后要做的事:人的一辈子要做三件事:1。读书思考;2。观察探究;3。实践体验。表达这三件事,要通过写和画的方式去表现出来。
我们六年级小学中的最后一节研学课结束了,也非常地不舍。希望毕业后,我们“山不转水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