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生于1973年,他讲给我的这不长的将近50年的见闻和阅历,让改革和发展被我清晰地感受——
肚子早已咕咕地叫,自己也哭闹了好几回,刚挨过父母训斥的小男孩正踮着脚站在泥做的灶台前,看着锅里即将煮熟的红薯稀饭。真是稀饭啊,只有沸水翻腾时才可以看见米粒,倒是几块红薯不依不饶地互相挤兑着。除了发着微弱昏黄的光的煤油灯,照亮的簸箕大的一块墙壁,其余一片黑暗。父亲坐在灶前,默默地添着柴禾。母亲坐在黑暗的角落为妹妹喂奶。8岁的姐姐正蜷缩在一块塑料布上打盹儿……
早上起来,天下着雨。小男孩和姐姐赤着脚,将一个装化肥的塑料口袋从旁边剪开后做成的简易雨衣顶在头上,挎着母亲用旧枕头布给他做的书包,到两公里外的村小学去上学。雨点打落在厚塑料布上,发出很大的咚咚声。出门后,小伙伴们三三两两,都顶着的这样的塑料口袋,成了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的独特的风景——其实,很多孩子整个夏天都赤着脚,方便,更节约。小男孩也多次恳求父母给他买一双新的解放牌黄色胶鞋,父母总是一次次地说:“等到过年了……”
这是1979年夏天,这个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
公路旁,一位青年男子正在等车。这位青年是乡中心校的老师,要到四十多公里远的县城出差。早上因为两分钟而误了车,他十分懊恼。等了约40分钟,他断定不会有下一趟车了,便开始步行。这条碎石的公路上只有两趟发往县城的班车,即使赶上了,核载17人的中巴,乘客也不会少于二十多人。这种被迫步行的时候多了,他心情也慢慢地好起来,与同行的人说笑着边走边想着等便车。直到一个多小时后走到八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场镇,连农用车都不曾遇见。
这是1992年春天,这个青年男子就是我的爸爸。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道驱车回到爸爸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看望爷爷奶奶。
晚饭后,我陪爸爸妈妈散步,爷爷奶奶坐在屋旁的樱桃树下乘凉,天伦之乐让全家备感惬意。不久前的一场大雨,将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洗得十分洁净。路旁的小洋房虽然很宽敞,但在落日的余晖里与湛蓝的天空相比,还是显得十分小巧别致。
天黑了,爸爸和爷爷在电视机前商量着,想要让两位老人跟着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安享晚年。爷爷一个劲地摇头:“哎,不加重你们的负担,与几年前相比,你们的收入增加了,有了宽敞的住房,日子过得舒坦。我呢,生病了有‘新农合保险’,做庄稼有‘粮食直补’,退掉的土地种了梨树,领着‘退耕还林’补助还得几百斤梨,出门办事有车,水泥路通到了门上,想你们了可打电话,打发时间可看电视……”爸爸最终由爷爷自己决定。
这是2017年夏天。
后记:爸爸短短的几十年阅历见证了——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新片。关注民生,建设小康,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唯一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