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书院是一个颇有故事的建筑。
老师买下书院的时候就曾经计划往王里面多堆些书。老师把中间的天井造型打造出来,变成了书橱。那次我去看的时候,老师神采奕奕地给我介绍着每一处的景致。他在后院种上了几棵竹子,那竹子虽细,却挺拔,或有一点日本的枯山水的味道。
老师望着雅致的书院,感喟一声:《牡丹亭》里面讲,一生爱好是天然,三春好处无人见,便是此意。是啊,我一直都认为书院总是个好东西,自然总也是个好东西。老师经常给很多人取名字,老师取过名字的孩子有很多,然而老师那天愁苦的告诉我说:“我怎么也想不出,要给我的书院取什么名字!”
这是个问题呀!老师博学了30载,却没能给自己的书院取个名字。是他的要求太高了——对书院的精神把控太强烈了——它寄希望于这个书院带给他更多的东西,而不简简单单教学。
我深为老师的梦想即将实现第一步而欣喜。看着二楼边的葡萄架、看着三楼的凉亭、看着四楼的大书房,看着垒起一摞摞的四库全书。我由衷地为我的老师感到高兴,我由衷地认为:这个书院实在太棒了。或许书院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而不简简单单是一种建筑了。
我们始终这样认为着。它不仅寄托拉我老师的心,也寄托了对于复兴传统文化深厚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