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2021-09-20 14:08:36
端午节作文

【篇一:端午节】

黄梓瑜

今天是端午节,我早早地起床了。早餐是外婆提前裹好的粽子,白白的,糯糯的,软软的,蘸点糖,可好吃了。

吃完粽子后,我也想要包粽子,于是就迫不及待的让外婆教我。粽子的形状可多了,有长粽,南方粽,北方粽,三角粽,塔型粽等,我们吃的都是三角粽,所以外婆自然教我的也是三角粽。

首先拿一片大叶子卷成圆锥形,托在一只手掌心上,接着把圆锥体装满提前泡好的糯米,如果不想吃白米粽,可以在中间一层装一点馅料,再在上面铺一层糯米,然后把上面的叶子向下折叠,直到完全盖住开口,再沿三角形折叠所有的叶子,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绑牢。这样三家粽就做好了。三角粽造型美观独特,可以制成咸甜的口味。蛋黄,咸肉和枣子都是很常用的馅料。裹好的粽子全部下锅煮上,不一会儿,满屋子的粽子香味,馋的我们口水直流。

到了下午,妈妈开始教我做粽子形状的香包。可香包太难了,我有点无从下手,妈妈就手把手一针一线的教我,终于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不太难看的粽型香包做好了,里面装满了可以驱蚊的艾草,闻上去一股浓浓的草药味。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龙舟赛了。我和妹妹看得可起劲了,一直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喊“加油”,眼睛一刻都不离开电视屏幕。

到了晚上,我们吃的还是粽子,有一些还是我早上包的呢。当然可不只有粽子,还有外婆的拿手好菜,每一道都很好吃。

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就这么结束了,今天真的是“粽”义满满啊,好期待下一次的端午节呀!

【篇二:端午节】

赵夏语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跳泪罗江之前,端午节早已存在了,粽子一开始也不是为了不让鱼虾侵蚀屈原的尸体,而在古代粽子是在清明节吃的。清明种是古时候,每家每户清明节时都要吃的一种粽子,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作踏青带的干粮。“清明粽子稳牢牢"其次就是“粽子"谐音“众子”寓意人丁兴旺。

赛龙舟,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必要习俗,而今年的端午节却与以往的不同。因为今年的端午节不仅是端午节,还是我妈妈的生日,妈妈每天都在外奔波,非常辛苦,也因为这个家操劳了许多,这个端午节妈妈带回来了很多粽子,妈妈不甚在意自己的生日,她总觉得只有小孩子才会过生日,可是妈妈在外婆的眼里永远都是一个小孩子呀!以前我还都太小,只会做一张卡片以表心意,但是我逐渐长大,心中的形式感也越来越强,我向爸爸预支了下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个蛋糕,那个蛋糕不仅仅是我的心意,更是我对妈妈的爱,是我的自豪,是我的骄傲,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这个端午节我吃的粽子也不少,端午节前一周家里就陆陆续续拎来了一箱又一箱的粽子,有些是爸爸、妈妈的同事、领导送的,有些是亲戚朋友们自己包的,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里最不缺的就是粽子了,一到端午节,那肯定少不了吃个两三周的粽子:蛋黄粽、鲜肉粽、豆沙粽、蜜枣粽……这些都是一些传统的粽子,而今年我却吃到了几款不一样的粽子,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那鲍鱼蛋黄肉粽,里面有三个小鲍鱼,一颗像小太阳似的蛋黄,两块鲜美的肉,鲍鱼筋道美味,蛋黄流出黄澄澄的油,鲜肉肥瘦相间,糯米香甜可口,一切都恰到好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难以忘怀。还有一款新奇的粽子,那就是星巴克推出的果冻粽。外表倒是比其他粽子小个一两倍,粽子的糯米有一层果冻代替,而内馅儿则是美味的水果味,也是很好吃的。

时代在慢慢改变,人们吃的粽子也越来越好了,但是传统是不变的。祖祖辈辈想流传下的精神是不变的,更好不代表改变,为什么要有端午节?因为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因为他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什么值得学习的精神?爱国的精神。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篇三:端午节】

徐盛佳

苏州人对于节日的吃食格外讲究。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元宵吃汤圆;清明则是吃青团子,而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挂菖蒲圃、喝雄黄酒等等。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因楚国著名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每年到端午节这天,我们家都会吃妈妈提前包好的粽子,并在门上挂菖蒲。今年,我也尝试了一下挂菖蒲。我先将妈妈准备好的菖蒲、艾草、大蒜放在一起,并包上一张小小的红纸,再系上红色的丝线,最后用胶带粘挂在门框上。

虽然菖蒲挂好了,但我却心存疑惑,为什么端午节要挂菖蒲呢?于是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而五月初五是毒日。端午则是毒月恶日,需要正能量的端午三友“菖蒲、艾草、大蒜”,对付蛇、蝎、蜈蚣、蟾蜍和壁虎,也就是“五毒”。三个好朋友,担任着不一样的武器,菖蒲是端午三友中的“剑”;艾草是“鞭”;大蒜则是“锤”,帮助人们祛邪避毒。

后来,我还将剩下的菖蒲根切成一片片的薄片,在缝衣针上穿上红丝线,把它们穿串起来,做成一条菖蒲手链,套在手上可好看了,而且还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香,那味道沁人心脾,使我时不时就想闻一下。

看来,端午节不仅吃要讲究;而且挂,也有挂的讲究。

【篇四:端午节】

黄子堃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快要到端午节时,我这只小老鼠就馋得慌。因为我特别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屈原投江和伍子胥殉国的故事。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才了解到: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

第一阶段:夏至

先秦那会儿,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很单调,于是他们就经常一边种地,一边往天上瞅。瞅着瞅着,他们发现:在咱们中华大地上,每年总有那么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就是夏至。那时候的人特别讲究阴阳学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堪称“阳顶天”。所以人们觉得,得在这天搞点仪式,万一能去凶化吉呢?于是,人们决定在夏至这天,搞点祭祀活动。

祭祀需要供品,只用猪牛羊又太没创意,所以他们开了个脑洞:用竹叶包上米,做成牛角的样子。两者结合,代表阴阳调和、驱邪辟毒。最后,还给供品起了个名字:角黍。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没错,角黍就是粽子的1。0版,人们最早是在夏至那天吃的。

第二阶段:端午节

夏至那天,是农历的五月。这时候的天气,有个很重要的特点——热。天气又潮湿又炎热,这么一来细菌滋生,五毒丛生。在这个时间段,人特别容易染病,对于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人来说简直是死亡的一季。所以在五月初五这天,为了防虫防病,各种办法都用上了:

后来,这些习俗就流传了下来,人们还给五月初五这一天,起了个专门的名字————端午。

又因为离端午比较近,所以角黍就变成了端午的美食夏至就渐渐不吃了。

在我的家乡,端午有许多个习俗,不知别处有没有: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手腕上。瞧,我手上就有一个去年端午系的五彩线手链。这丝线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压在门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最不可少的是粽子,各地的粽子的做法、样子都不一样,食材更是千奇百怪。家乡的粽子大部分是“江南四角粽”因其长得像一只小脚丫,美其名曰“小脚粽”。有鸭蛋黄馅的,有蜜枣馅的,有鲜肉馅的……让人口留余香。

我爱家乡的粽子!我此生难忘!

《端午节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