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而今,雨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最爱的对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诗人笔下的雨如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于我而言,雨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阴郁、沉闷的象征,每每下雨,便不能外出游玩,自然对雨是“恨之入骨”,然而,当我读到杜甫的《春夜喜雨》时,我对雨便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之所以好,就在于它顺应天时,这是一场及时的雨,化解了人间的干渴,可见,雨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啊。
而在苏轼的笔下,让我又看到了一种豪情万丈的雨。“黑云翻墨未遮山”,多么豪迈的夏天交响曲,多么壮观的山雨欲来的写意画卷,这雨来得凶猛,而我却恍惚觉得,这是一群雨的精灵,在我面前嬉笑玩闹的热烈场景。不同的人对于诗歌的把握不同,相信,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
不同的人,对雨就会有着不同的发现。韩愈就发现了雨除了善解人意和活泼乐观之外,还有着更为空灵的一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仿佛是一个初到世间的小姑娘,温柔又不失清新,让这如酥的丝雨,滋润世间万物,直欲点醒整天春天的精彩。这与杜甫的“润物细无声”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
在我看来,诗中的雨,远比生活之中的雨更有味道。这雨夹杂着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感怀,借景抒情,诗中的雨,景中的情,我们在读书之余,好好体会一番,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