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京下了一场雨。这阴沉沉的天和朦胧胧的雨,不禁让我想起了那次伦敦之行。
那个暑假,我去了一座英伦风情大学城,以一所古老著名的大学和一首情意绵绵的《再别康桥》而闻名遐迩。这就是剑桥大学。
剑桥的起源,要从一座同样优秀的大学城——牛津说起。1209年,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教师,建立了剑桥大学。从此,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大学。
这是一座大学,也是一座城市。我们在一个大柳树下上了船,不是汽艇,也不是脚踏船,只是一只小木船。小船在康河上悠悠而行,翠绿的柳叶弯弯的,有一些在空中随风拂动,有一些漂在水面上,荡漾起一圈又一圈的小波纹。康河岸边上,是一座座古铜色和红色建筑,它是圣约翰学院,风格很像巴伐利亚建筑。菱形玻璃上反射出游人的身影,阴云缝隙中投射下的光线,呈现为一块黑一块白的景象。浓绿的蔓藤覆盖了很多窗格,墙壁因时间太久很多退了色,有些甚至成了黑色,不知是染上的还是别的缘故。这些反而给这座古老的学院增添了美感。
小船继续前行,天也完全阴了下来。河水在光线的映衬下,平均分成了两部分,一块上面倒映着学院的建筑,微风拂过,这些建筑的影子瞬间变成了随影而消失;另一块上是清澈的,阴云下映出一片片白色的光。天空没有变暗,而是变成了一种淡粉色和淡蓝色混合起来的颜色,让人感到无比的舒服和谐。
不一会儿,我看见一片非常宽阔的草坪,草坪后面是灰色砖块做成的像教堂一样的建筑,三个尖顶上竖立着小巧而醒目的十字架,在旁边,是一座土黄色砖块构成的罗马式建筑,连接着一堵延伸到康河边的红色的砖墙,几棵大树立在前面,周围是广阔的草坪和鲜花。这里就是著名的国王学院。
天空下起了小雨,所有人都撑起了各式各样的伞,雨声不绝地传进我的耳朵,“pi……pi,pa…pa”的雨滴打在伞上,发出了清脆并有节奏的声音。我看着眼前挂满水滴的伞,突然觉得特别轻松。我想,剑桥的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出过很多名人和成就,也包括身处校园时带给人的古老、和谐之美。
分布在河两岸的学院,通过一座桥连通往来。我则是看到了这座名字很特别的桥——“叹息桥”。叹息桥连通两个特殊的地方,“考场”和“回家的路”。考场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考试场所,而回家的路则是决定你是否能够继续留在剑桥学习。如果一个人考的很糟糕,他就会失去这座美丽的校园,只能踱步穿过叹息桥,透过菱形窗户看一眼曾经属于自己的教室,然后离开学校,把所有的遗憾都积蓄在一声叹息上。
离开康河,我们来到了铺满碎圆石块的小路。这里虽然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却称得上热闹非凡。那家大理石地板的悠久的咖啡馆,一直火到现在,门口的客人竟依旧排了整条街。商店里是蓝色的薰衣草,我隔着玻璃似乎都能闻到那股刺鼻的香味;看那个耀眼的金色大摆钟,你头上的黑色喷火龙是在喷火还是在长啸?整条街上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聚焦在那面白色墙面的文字上:Cambridge(剑桥)。
这时,天空的小雨变成了大雨,在这样一个异国他乡,我看到了雨中的圣凯瑟琳学院。虽然只是一栋栋棕红色砖块构成的建筑,在雨中看起来及朴素又典雅,即使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仍然显出了靓丽的光泽,我完全沉浸在这样的雨中漫步里了,就连自己连续踩进三个水洼致使鞋湿透了都没有发现。
雨还在变大,我们赶忙跑进长廊了里。刚才看到景象依然历历在目,国王学院、圣约翰学院、圣凯瑟琳学院、圣三一学院和皇后学院……虽然这些地方近似于一闪而过,但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离开剑桥大学的时候,雨停了,天依然阴。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