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

2021-09-22 07:37:32
家乡的美食作文600字

篇一:家乡的美食刀削面

作者/景玉婧

每当提到家乡的美食,我总会不由得想到我们山西的刀削面。

在家中闲暇无事时,我总爱看妈妈做刀削面。妈妈做刀削面时,对和面这道程序要求极严,水和面的比例必须精准,不然和出的面不是糊糊就是面疙瘩。揉面时也一定要细致有力,直到揉匀、揉软、揉光,这样才能使刀削面不会粘刀或是断条。

刀削面的最妙处便是削面的刀功。削面用的不是菜刀而是一种特制的弧形削刀。妈妈削面时,左手托面,右手拿刀,她告诉我削面时出刀要平稳,用力要均匀,要一刀赶一刀削入汤锅。妈妈削得很有节奏,嚓、嚓、嚓………伴着沸腾的水,像一支动听有趣的交响乐,这美妙自有一番趣味。削出的面片恰似纤纤柳叶,一叶连一叶,在空中划出道道弧线,流星赶月似的落入汤中;又如银鱼戏水,在水中翻腾。

面条出锅后再拌上特制酱料,口感极好。滑软而又筋道的面条,不粘牙,入味儿正宗恰当,随着食道轻滑进胃囊,别提有多舒服。

如果说吃刀削面是一饱口福,那么观看做刀削面则是饱了眼福。

“飞刀削面”在山西已是一种表演艺术,颇为有名。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中,“飞刀削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三绝:一是速度快,每分钟便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二是目标准,在1。5米外放一玉盘,面叶一根儿接一根儿落入其中,不落下半根;三则是难度高,厨师头顶面团,脚踏独轮车,双手飞速舞动着面团,壮观惊险,展示出了山西面食的独特魅力。

刀削面不愧为山西面食之首,无论是做法还是味道都令人回味无穷。

篇二:家乡的美食油糕

作者/韩哲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十年来,吃是人们重要的话题之一。

油糕在北方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每逢佳节日都会吃油糕。每次回奶奶家,奶奶总会给我们做油糕吃。

这回回去,奶奶笑着说:“今天我们吃油糕哇!”说完,奶奶去南房挖了两碗金灿灿的糕面,倒水把面粉搅匀,细碎的面粉变成了絮状的面胚。这时,锅里的水也开了,奶奶从抽屉里拿出笼布,抖展后沾上点儿凉水,再铺到蒸笼上,接着把面胚洒落在蒸笼上。不一会儿,热气腾腾,面胚就蒸熟了。

奶奶揭开锅盖,一股热气冲天而上,呛得我跑到一边。奶奶端起蒸笼,把面胚扣在面板上,把笼布掀开,奶奶手上沾着一点冷水,接着对面团儿不停地捶打,不时翻面揉打,没多久,粗糙的面胚变成了光滑的面团,我好奇地问:“这面到底熟了没有啊?”奶奶笑了:“傻孩子,面肯定熟了!”

奶奶把妈妈叫过来了,让妈妈和她一起做糕。妈妈熟练地扯下一团面团,双手来回搓动,直到搓成手腕粗细的长条,再把长条放在虎口下,一挤,一个小面团就出来了。接下来,由奶奶把它们柔软,用手按扁。我忍不住揪了一块下来,塞到嘴里:“好难吃!”屋子里的人都哄堂大笑。

接下来是包馅儿。奶奶用勺子舀起一勺馅放到面团中央,再把它包起来,就这样,做好的年糕排成一排,像一排整齐的士兵站在一块儿,让人赏心悦目。

做好糕后,便开始炸糕。油热好后,把糕贴着锅边溜进锅里,“噼里啪啦”的油花飞溅,一个个油糕由金黄变为焦黄,油糕的香味儿在屋子里弥漫。我迫不急待地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啊!烫死我了!”我吐了吐舌头。我吹了几口后又整个吞了下去!油糕又软又甜,我又夹了几个,太好吃了!

油糕寓意节节高,俗话说:“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高”和“糕”谐音,意味着步步高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

《家乡的美食作文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