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家乡一贯的风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半就拉开帷幕了。
腊月半至腊月二十四左右,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地置办年货。
而最大的活动就属倒糕了。我们撸起袖子,洗净双手,将糯米粉用水搅拌均匀倒入有喜庆花纹和“吉利”字模并抹过“洋红”的米糕箱内,小心翼翼地移入蒸笼,至熟端出。
“哇——”我们异口同声地惊叹道,糕上含图兼字,撒上米焦糖后,甜气扑鼻,沁人心脾,嘴中立时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口水简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端详看糕,都迫不及待想尝一口了。
一口咬下去,糯糯的、绵绵的,配上一小碟糖汁,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此色味双美的食物,难道还不够解你的馋吗?
而且,这“不吃不打紧,一口干糕没”呀!
做米酒也是个分外有趣的风俗呢!
在锅中用烫水把一部分酒米煮浑,将另一部分浸在暖水中,用手碾出白嘟嘟的酒汁来,再把两部分合而为一,用白纱布蒙上,冷却之后捣碎,筛出半成品,入瓶、封口,关入地窖,数日之后取出享用即可。
年前,家家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也顺带边忙边玩,无暇顾及出去享受。
二十四,家人们忙着“掸尘”。我们住的是大院,仅有一个罕见的灶台矗立在墙边,格外引人注目。这天定要掸去灶王爷平时记账的痕迹“吊吊灰”,让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儿“告状”无凭无据,只能“上天言好事”。晚饭后便烧纸“送灶”。
忙碌总算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便是大家企盼已久的新年了。
三十夜,我们一起赶去外公家吃团圆饭。桌上一道道佳肴十分美味。
之后便是众人皆知的“财源滚滚来”了,一个个厚墩墩的红包接踵而来。春晚在倒计时,无闻之中不知不觉大了一岁……
正月初一一大早起床不可以“胡言乱语”,首先要向家人贺年,再吃甜度大增的泡炒米,寓意幸福快乐。
旧时初一还有抱柴、挑水进门的习俗,寓意“财进门”“涨水”,但那已成为凝住的历史。
正月十八,用面条供奉菩萨,只是“小落灯”。二月初二才是“大落灯”。整个“年”才算过好了。
我们的祖先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俗,无论贫富,年都过得有滋有味。灿烂的智慧、火热的心尽在眼前,应该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