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大多在中华文化中是个禁忌。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隐晦的提及几句“走了”……那天的风儿也在街道的树下侍弄着没有温度的白花。一切都在向逝者道别。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这么个说法“如果在活人的世界中没人记得已逝的你,那么你的灵魂就会消失”由此,活着的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逝者的怀念与牵挂。就是祭奠,祈祷他们的灵魂能顺利到达彼岸。周遭的人死去,就好比一张塑料膜上开了个洞。死亡不仅带来了恐惧,还带来了对原本社会平衡秩序的冲击。祭奠也好,仪式也罢。是幸存者们聚集到一起的,重新编织社会的大网,填补逝者空白的一个过程。我们用一种仿佛逝者还活着的心态,去抚平死亡的恐惧。
也许在我们回归往日平静的生活时,在祈祷的同时,把记忆的责任放下。仿佛祭奠本身就已经尽责了。毫无疑问,记忆是有伦理的,特别是死者的记忆,不曾遗忘。
在公祭日,公祭是一种形式,记忆是一种责任,我们不能把责任丢给形式。从而心满意足的踏上未来。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孤独的存在,但没有一个人能孤独的活下去。逝者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存在,他们也曾经紧系社会的未来,只不过现在把未来放心的托付给了我们幸存下来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