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味,年糕味】
603班孙佳茗
窗外“噼里啪啦”一阵响,那时小孩们在玩鞭炮。各家各户的厨房里传出“叮叮咚咚”的协奏曲,好不热闹!过年的气息,就融合在这嘈杂的声音里了。
提起过年,年夜饭可是一大经典。我们这的年夜饭更是别具一番另样的年味:年糕。年糕一摆,再撒上红糖,咬一口。满满的年味就在唇齿间绽放开来。年糕不是白的,也不是长方形。我们的年糕是纯手工的,类似于半圆形。不同状态下,颜色也不同:生的时候表层金黄,馅是白的;蒸熟之后,馅就变成了褐色。
大年三十那天,每当看见厨房里升起徐徐炊烟,就知道是奶奶在做年糕。她现将米放进锅里煮。煮出的饭又稠又粘。这种饭,我们这里俗称“烂饭子”放入红薯粉和“烂饭子”一起搅拌捣碎,当看不见颗粒时,再放一些橘饼糖和适量盐,搅合搅合,年糕馅就做好啦!
紧接着再做表层的鸡蛋皮。这可是非常考验技术的一步。奶奶先是打了五六个鸡蛋,搅拌均匀放在一边。拿出平底锅来烙蛋皮。
她轻轻地舀上一勺蛋液,从锅的中心开始小心翼翼的倒。当锅底恰好被覆盖时,奶奶立即收住手。先让底部的蛋液烤一烤,然后她端起锅,手腕缓缓的进行三百六十度地转动。那流动的蛋液就像一颗金色的泪珠,一圈一圈地在锅边留下自己行动的轨迹。
蛋皮烤熟了,用锅铲贴紧锅边,慢慢地取出蛋皮。这蛋皮薄如纸,好像一碰就会破碎。
用蛋皮包裹馅料,蒸熟,香喷喷的年糕就做好啦!
羊肉火锅再一放,过年的氛围迅速上升。望着徐徐飘升的香气,我实在是按捺不住我的筷子了。
听!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周都是鞭炮的繁响,大年三十就这么过去了……
【篇一:家乡的习俗】
603班杨丹莹
满月酒
我的家乡处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浓厚的潮汕色彩,也有着别具一格的潮汕风俗。
在我的家乡,风俗文化从小孩子满月酒时,潮汕人家非常热情。小孩子满月那天主人家会准备丰盛的酒菜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小孩满月后,每年都可以吃到一颗或是几颗的红壳蛋,接受神灵们的祝福和好运,这会一直延续到小孩子们的成人礼。
另外,潮汕的春节过得分外热闹,处处都洋溢着过年喜庆的味道。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午后换洗穿上新衣,显得更有精气神。小孩换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恭贺长辈迎取新年红包啦!还有第二件大事是买各种各样的爆竹来玩。爆竹声声,还真有年味。
成人礼
当小孩到了十五岁便迎来了成人礼,家乡把这次成人礼称为“出花园”。15岁的孩子会穿上红色的衣服,迎接来自亲朋好友们的祝福,那宴会的气派程度是屈指可数的。
家乡的风俗很多,很多场景细节没身临其境,是没办法体会到的。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还有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在过年之际,我们就回家看看吧,不要再一次与家人失去团圆的机会吧!
【篇一:家乡的习俗】
603班王海萌
姹紫嫣红
春风拂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朗诵者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我们又迎来了传统的节日春节,
每年春节,回到家乡,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过节,浓浓的年味,弥漫了整座城市,从这天起,我们开始买吃的,用的穿的,喝的,我们广东还有一句俗语,年二八洗邋遢,到了腊月三十,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大扫除,每家的阳台,燕子都挂满了,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床单衣服,大扫除后,每家每户都会开油锅,炸饺子,蛋散用来压年,但,我们过年一定会做的食物,有词用糯米粉做成后,再用菠萝叶贴为,底座瓷的种类有很多,菜包糍,薯包糍,寿桃糍,灰水糍,艾糍等:……;意寓人们工作和生一年比一年提高了。
吃完早饭就开始迎新春贴春联,大年三十,家每户都开始对春节做好准备,做好美味的团圆饭,一起观看春晚,大家的祝福都碰在了酒杯里,夜里热热闹闹,灯火通明,鞭炮烟花声不停,到了十点,家乡的鞭炮就开始响个不停,一直在等正月初一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吃完饭,全部人都会去拜祖先,好求人民冤家幸福,万事如意,拜完后,大人带着小孩去各个亲戚家拜年,临时饮料,各种东西都当新年礼物送,还要放四米长的大鞭炮,大人和亲戚聊得很其乐融融,小孩们玩的很开心,但是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红包,再跟叔叔阿姨道声谢谢。便掉头跑去看看里头有多少钱?
院子里的柳树,随着春风吹拂着,春节慢慢的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