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26年。那时的唐朝,还称得上是盛唐,那时的李白26岁,风华正茂。他离开家乡来到扬州,夜深人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映衬着月光,他写下此诗,千古流传。
前两句诗,把“月光”看作“地上霜”。这两种事物,不仅相似,就连表达的感情也相差无几:月光,凄冷、忧伤;霜,冷清、忧郁。它是诗人客居他乡,在一刹那间产生的错觉。
我们可以想象,李白远离故土,白日的忙碌能冲淡离别之愁,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仿佛衬托了悲伤,思乡之情在夜晚泛起波澜。诗人不禁落泪,正是因为眼眶湿润,李白才错把月光看成了霜,这个错觉也衬托了诗人的忧愁,突出了主题。
后两句诗,通过写诗人的动作,深化了“思乡”这一主题。“望”字照应了上句的“凝”,说明诗人已经“泪始干”,从悲伤转化为清醒。他翘首望月,心中挂念妻儿,挂念着故土。
此外,诗中有几个字诗人特别用心。“霜”,一方面衬托出了圆月之明,也表达了季节寒冷,一“字”双关,当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感。“思故乡”,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他在想念家中的亲人,但愿他们平平安安;他留恋故土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那失去的岁月,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短短20个字,浓缩了思念,萃取了忧伤。远行的游子,身旁无亲友,举目无双亲,只能写诗寄情,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满满的思念。
仗剑走天涯,就算远方多么美好,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哪里有亲人,哪里才是家!